“蛟龙”号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

国家海洋局“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顺利抵达国家深海基地码头,为期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随之圆满收官。
下一步,“蛟龙”号将进行改造升级,计划2020年执行“蛟龙”号环球科考任务。

阅读全文
作者: 新华网要闻部

“蛟龙”号在涵盖海山、冷泉、热液、洋中脊、海沟、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完成了95个潜次的有效下潜,实现了100%安全下潜,作业能力覆盖7000米以浅全球海洋面积的99.8%的海域。
  此外,海底烟囱喷口内高温热液取样和连续观测,证明了“蛟龙”号高精度定点悬停作业能力;先进水声通信技术和微地形地貌探测技术优势,在试验性应用中得到发挥和验证;“蛟龙”号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时隔一年在6000米以深海底对科学仪器的定点搜寻与回收……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说,“蛟龙”号是我国深海科技发展的里程碑,使我国快速进入了世界“深潜俱乐部”。

我国快速进入世界“深潜俱乐部”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23日在青岛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计划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执行环球航次。
  于洪军说,在全球航次中,“蛟龙”号将在世界主要海区都执行下潜任务,沿途将停靠“一带一路”的主要国家。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刘峰介绍,“蛟龙”号将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大修和技术升级改造,2019年将迈入业务化运行阶段。

“蛟龙”号计划于2020年执行环球航次

向阳红09号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全体科考队员23日顺利返回青岛,这标志着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顺利结束。
  本航次三个航段历时138天,航行18302海里,蛟龙号累计下潜30次、常规调查75个站位,足迹遍布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西北太平洋,作业地形涵盖海山、热液、海沟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共计23家单位156人参航。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介绍,本航次获得大量珍贵样品与数据,取得5大科学成果。

"蛟龙"138天航行1.83万海里 取得5大科学成果

在长达138天、1.83万海里的科考航行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科考队员的海上之“家”——“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23日将停靠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完成“蛟龙”号历史上时间最长、航程最远、科考任务最多的中国大洋38航次科学考察。

"蛟龙"号海上之"家""向阳红09"科考船将靠港

深渊里的一块泥、一滴水,在普通人看来没什么稀罕,但在海洋学家的眼里却是无价之宝。“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前些天深潜雅浦海沟带回的深层水和海底泥,短短几天,中国大洋38航次的科考队员已经从中培养出了数万个生命,它们是深海“居民”中最庞大的生命群体——微生物。
  “获取深渊沉积物、近底海水,培养和分离深渊微生物,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应用的基础,不然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陈新华说。

海洋深渊区最庞大的生命群体探秘

随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船员15日顺利回收一年多前布放在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浮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队员踏上归途,预计6月22日傍晚抵达青岛。
  “蛟龙”号于6月13日结束在太平洋雅浦海沟的最后一潜。目前,中国大洋38航次各项任务已经完成,“向阳红09”船正在北返途中。“向阳红09”船船长朱进党告诉记者,路途顺利的话,预计6月22日傍晚可以抵达青岛。

“蛟龙”号与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队员踏上归途

“蛟龙”号在试验性应用阶段呈现的以下6大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大深度作业——11次深潜超过6500米;高精度定点作业——“海底捞针”显功夫;精准悬停作业——测379.7℃热液喷口流体温度;水声通讯——数据语音图像传输正确率超90%;微地貌探测——获取海底热液弥散流侧扫瀑布图;作业工具——琳琅满目。
  “蛟龙”号还只是试验性应用,相信随着升级改造,克服一些在试验性应用阶段遇到的问题,下一阶段业务化运行时,相信将具备更多作业能力,在探测深海、保护深海和开发深海中发挥更大作用。

“蛟龙”号有多牛?6大能力在试验应用呈现

13日14时39分,“蛟龙”号在海底作业3小时16分钟后,载着张东声、潜航员傅文韬和陈云赛,从水下6684米的雅浦海沟海底浮出水面。31分钟后,回到“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甲板,完成了中国大洋38航次的最后一潜。
  中国大洋38航次分三个航段,分别在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进行科学调查。13日的下潜是第三航段的第10潜,也是中国大洋38航次的第30潜。

“蛟龙”号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

当地时间13日6时58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载着3名潜航人员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缓缓进入水中。7时05分,“蛟龙”号离开阳光照耀的海面,向着太平洋雅浦海沟深渊潜去。10时15分,“蛟龙”号抵达水下6681米,开始抛载作业。
  此次下潜的任务是:近底观察、航行拍摄海底巨型底栖生物和海底地形地貌,进行海底环境参数测量,使用8升采水器采集近底层海水样品,使用生物分层网兜采集生物样品,使用机械手采集巨型底栖生物和岩石样品,择机使用Pushcore(插管)采集沉积物样品。

“蛟龙”号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1日在西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第9次下潜,最大潜深6583米。
  这是“蛟龙”号出海以来的第151次下潜,也是“蛟龙”号自2013年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以来的第100潜。

“蛟龙”号完成试验性应用100潜

投放到太平洋雅浦海沟7500米深处的着陆器10日回收。这是继前些天回收8000米和7000米着陆器之后,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队员第三次回收带有生物诱捕器的着陆器。前两次给大家带来的惊喜,是捕获到了深海钩虾和狮子鱼,为科学家们探索海洋深处的生命体系,提供了珍贵样本。
  6月11日和13日,“蛟龙”号预计将在雅浦海沟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的最后两潜。

深潜日记:探索海洋最深处的生命体系

载着第一次深入海底现场观察的科学家,载着深海海参、近底海水、岩石、沉积物样品等深海信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9日16时35分从6488米的雅浦海沟深渊区回到海面。24分钟后,回到“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完成了其自2009年8月出海以来的第150次下潜。
  从2013年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以来,“蛟龙”号已经搭载数十位科学家在中国南海、东太平洋海盆区、西太平洋海沟区、西太平洋海山区、西南印度洋脊、西北印度洋脊等6大海区深潜。

“蛟龙”号完成150次下潜

当地时间9日7时03分(北京时间6时03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朝阳映照下的蔚蓝海面,载着科学家向雅浦海沟深渊区潜去。10时10分,从6480米海底传来主驾驶的声音:“蛟龙”号已经抛载、开始作业。
  这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雅浦海沟作业区的第一次大深度下潜,也是中国大洋38航次的第28次下潜,同时还是“蛟龙”号自2009年首潜以来的第150次下潜。

6480米:“蛟龙”号进行第150次下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6月9日将迎来第150次下潜,这也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雅浦海沟作业区的第一次大深度下潜——计划潜深6420米。
  本次下潜主要任务,是近底观察、航行拍摄底栖生物和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环境参数,采集近底层海水、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

“蛟龙”号将进行第150次下潜

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队员8日在雅浦海沟作业区回收深渊着陆器生物诱捕系统时,成功在7000米海底采集到一批钩虾和2条狮子鱼样本。
  狮子鱼是深渊特征的生物物种,它们通常生活在6000米至8000多米的深渊区。本航段“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时,曾在6000多米海底近距离拍摄到2条狮子鱼游弋的影像。

雅浦海沟7000米深渊区,成功捕获2条狮子鱼

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队员6月6日在雅浦海沟作业区回收深海着陆器生物诱捕系统,成功采集8000米海底钩虾2000多只。深海着陆器是在6月3日布放的,这是本航次第三航段首次布放8000米深海着陆器。除了采集到2000多只钩虾外,还获取了8000米深海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摄像资料。

我国科考队在雅浦海沟成功采集8000米深海钩虾

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海参、让研究人员吃惊的罕见海绵、各具特色的海星和海蛇尾、悠然游着的鱼和虾以及叫不出名字的神秘动物……
  在雅浦海沟5000米左右的深海,有着超乎想象的动物世界。

雅浦海沟动物世界探秘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日在雨中出海,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7次下潜,从雅浦海沟5100多米至4900多米的深海,带回了11只大型生物样品。

“蛟龙”号从5000米深海带回11只大型生物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历经风雨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日在风雨中下潜时“收获”了两道美丽的彩虹。这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第7次下潜。继6月4日“蛟龙”号风雨中下潜太平洋雅浦海沟后,5日再次在风雨中出海。

“蛟龙”雨中深潜收获双彩虹

北京时间4日7时43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载着3名潜航人员在风雨中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进入太平洋洋面。11分钟后,在科考队员注视的目光下,“蛟龙”号向着雅浦海沟深处潜去。这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雅浦海沟的第一潜,也是本航次‘蛟龙’出海时第一次遇到下雨天。

“蛟龙”雨中深潜4187米 完成雅浦海沟第一潜
菜单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