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崔洪武(左)、刘欣和警犬康欣在国门前合影。
219国道上有这么一个地方,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气超过180天,“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当地民谚这样描绘这里的自然环境,这就是阿拉山口。
阿拉山口口岸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主要承担铁路客运、铁路货运和公路等多项边检任务,被称为“风口国门”。这里有一群被称为“风口国门卫士”的人,挺立在风口,守护着国门。
在阿拉山口,记者见到崔洪武的时候已是深夜。他穿戴整齐,站在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宽轨执勤点的值班室里等候列车到达的指令。凌晨时分,几列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货运列车抵达。崔洪武带领两位同事在寒风中出发,来到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开始检查工作,将列车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过滤了一遍。
这样的工作,崔洪武已经干了10年。2013年,他从家乡山东滨州入伍,分到阿拉山口,承担铁路、公路口岸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我心里有一种情怀,我从18岁到这,感觉这个地方就像第二故乡,所以我选择留在这里。”回忆起自己的选择,崔洪武对记者说。
阿拉山口口岸是中欧(中亚)班列出入境的重要通道之一,近年来,班列的开行数量和密度不断加大,每天通过口岸的出入境列车近50列,有时甚至达到60列。这对崔洪武和同事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一列车从车头到车尾在1千米左右,如果是敞车,我们爬一节车厢应该是4米。不夸张的说,执勤一个月,基本上一双鞋子就报废了。”
“冬天最冷的时候能到零下30多摄氏度,出门走三五步浑身就冻透了,手脚是麻的。火车车身是铁的,戴上手套往上爬的时候就冰凉冰凉的。车体查完了身上刚出完汗,再站着等待发车,极快的时间就会把你冻得特别痛。”当记者问起天气对工作的影响时,崔洪武说,“其实冷还好,夏天的热是让人最难受的,阿拉山口最热的时候可能到40摄氏度。”
一列列火车缓缓驶入,又加速开走,崔洪武和同事们不断重复着熟练而又如机器般严密准确的检查工作。
“这项工作是在保护国家安全,出入境边防检查,不管是对人员还是对货物,或者对于车体的检查,必须要有百分之百的责任心。”崔洪武说。
旭日东升,崔洪武交接好勤务后,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结束了一夜的执勤任务。此时,在宿舍里,他的妻子刘欣已经醒来,准备去执勤。回到宿舍的崔洪武认真地审视了一遍妻子的着装,并帮她戴好帽子。
毕业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刘欣每年征兵季都报名,而且每次填意向都填了“艰苦偏远”。2017年毕业,她如愿入伍,2019年来到了阿拉山口。
“我想到过艰苦,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艰苦,当时来的时候正好刮风,风特别大。”回忆起刚刚来到阿拉山口时的情景,刘欣笑着对记者说,“能把我吹走,一点都不夸张,我那时候110斤。”
阿拉山口成了崔洪武和刘欣的交汇点。他们在这里相遇,相知,相爱,并在2020年4月步入婚姻殿堂。半年后,警犬康欣也加入这个小家庭。2020年10月,经过培训,刘欣成为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首批警犬女训导员之一。
上午10点,第一辆入境货车驶入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点,刘欣和警犬康欣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你再检查一下那个地方,刚才康欣对那里有重嗅的动作。”刘欣对同事说,同事于是钻到车底的检查道,用手电又反复检查了几遍。
“康欣对气味很敏感,它一旦有重嗅的动作,我一般都会让同事重点检查一下,反复确认到底有没有问题。”刘欣介绍,缉毒犬主要靠嗅觉工作,带犬民警身上的任何味道都可能对它造成影响,所以她从来不使用化妆品和护肤品。“我们是出入境的最后一道防线,责任重大。国家既然把我们放在这里,我们要对得起这身警服,对得起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
19点30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刘欣带着康欣回到了犬舍,给它洗澡、喂食,整个流程走一遍,也要耗费三、四个小时。因为康欣的脚下午被石子划破,刘欣还为它擦了药膏。
月亮升到了半空,晚上10点多,刘欣从犬舍回到宿舍。此时,崔洪武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出发。
这就是这对“95后”小夫妻的一天,普通寻常的一天。他们和所有“风口国门卫士”都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和工作。
“对未来有什么计划?”记者问这对小夫妻。
“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踏踏实实干好。因为边疆的条件很苦,所以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因为阿拉山口的风很大,所以我们的根扎得更深。”
这就是“风口国门卫士”之“心”,忠心、爱心、责任心、进取心……
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阿拉山口市,自通关以来,累计过货4.49亿吨,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发展需求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