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图片 > 正文
2023 05/ 30 17:36: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师徒接续基础科研半世纪 为反应堆安全保驾护航

字体:

  3月3日,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内,许久未见的魏昌武(右)、刘艳阳师徒二人见面时拥抱。

  今年86岁的魏昌武和54岁的刘艳阳同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师徒二人半个多世纪来,一直致力于反应堆仪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发。

  魏昌武说,反应堆仪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发工作,就是要准确地测量反应堆的各种状态,根据测量数据来人工或自动控制反应堆,以保障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这是核动力领域最基础的科研,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20世纪七十年代,魏昌武参与了我国核反应堆综合治理工作,“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不够成熟,启动反应堆后仪表没有指示,到底启动没有都不知道,万一遇到操作不当,很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魏昌武带着5名三十多岁的同龄人,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图纸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开始了研究。

  魏昌武回忆,当时的工作环境可以用“小作坊”来形容,研究人员有了研究成果,一旁的几名工人便根据图纸在现场焊接,将实物做出来。经过艰苦努力,魏昌武成功完成任务,业界同仁尊称他为“魏测量”。

  1992年,刘艳阳从清华大学毕业进入核动力院核测量专业组工作。在魏昌武的带领下,刘艳阳从熟悉大亚湾核电站开始,踏入了核电仪控领域的大门,后来相继参加了秦山二期及扩建工程、岭澳二期、福清、方家山、海南等核电站的设计工作。

  2001年,64岁的魏昌武退休时,嘱托刘艳阳,未来要朝着自主化、小型化、高可靠、智能化的方向努力。

  如今,刘艳阳已成长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龙鳞系统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他率领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268人团队,以“双自主化”(100%自主化硬件,100%自主化操作系统和软件)为坚定不移的目标,历时3年,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一套由近百个机柜、600多个控制器、3千多个功能部件、数百万个元器件以及数千万行代码组成的龙鳞系统在2018年正式发布。

  目前,这套“双自主化”的核电站反应堆测量、保护系统在完成设备的鉴定和取证后,实现了在漳州、海南等多个核电项目上的成功应用。

  “魏老他们这一代老专家,完成了在反应堆内部装上‘眼睛’的任务,为我们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新系统对反应堆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提升,根据测量数据,系统自动控制反应堆的响应时间达到了200毫秒左右,对保障核电站安全意义重大。”刘艳阳说。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01002005057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65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