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森林的阿尤莎夫妇-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7/04 11:01:27
来源:新华网

重返森林的阿尤莎夫妇

字体:

  7月3日,阿尤莎(右)和丈夫吴启明在放养点的撮罗子前与他们最喜爱的驯鹿“盆盆”合影。驯鹿“盆盆”由于刚出生时喜欢呆在大澡盆里,因此得名“盆盆”。

  夏日里,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金河镇的大兴安岭郁郁葱葱、满眼碧绿。驯鹿在树下休憩,鄂温克族姑娘阿尤莎和丈夫吴启明在林间忙碌,挑水劈柴、熏烟驱虫、照顾驯鹿、接待游客是他们每日的工作。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最有特色的使鹿部落长期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世代打猎为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2003年,他们从山林中搬迁到根河市定居,但是驯鹿养殖的传统文化依然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阿尤莎便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一员,从小和家人在山林中长大。她和丈夫吴启明都是“90后”,目前是当地最年轻的养鹿夫妇。为了传承使鹿文化,2019年,身为汉族的吴启明陪着阿尤莎从城市回到森林,在根河市金河镇一处森林中成立了阿尤莎驯鹿放养点。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人潮汹涌,有的只是虫鸣鸟叫,照顾驯鹿成为我们在山里唯一的娱乐活动,既然选择陪着爱人共同传承使鹿文化,我就不后悔。”吴启明说。

  闲暇时,阿尤莎和丈夫吴启明拿起手机,通过视频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借助短视频平台向外宣传使鹿文化,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游玩。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拍摄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金河镇阿尤莎驯鹿放养点周边环境(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在放养点拍摄的驯鹿。

  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pagebreak

  7月3日,阿尤莎在放养点抚摸驯鹿。

  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pagebreak

  7月3日,阿尤莎夫妇在放养点忙碌,吴启明在搬运用于熏烟驱虫的植物,妻子阿尤莎在清理鹿粪。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吴启明在放养点劈柴。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阿尤莎(右)在放养点与丈夫吴启明拍摄短视频。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阿尤莎(后)看着为驯鹿驱虫的丈夫吴启明。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吴启明(前)在放养点提着水桶准备去打水。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吴启明在去打水的途中。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吴启明在根河市金河镇一处小溪中取水。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吴启明在放养点给驯鹿喂水。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阿尤莎在放养点拍摄短视频。

  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pagebreak

  7月3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金河镇阿尤莎驯鹿放养点拍摄的驯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阿尤莎在放养点的帐篷内制作咖啡。

  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pagebreak

  7月3日,阿尤莎(左二)在放养点向游客介绍使鹿文化。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pagebreak

  7月3日,游客在放养点与驯鹿合影。

  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pagebreak

  7月3日,阿尤莎夫妇在放养点的撮罗子旁休息。

  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