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舟在先农坛观耕台上眺望(6月18日摄)。吕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和团队致力于向世界阐释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2023年初,申遗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吕舟看来,北京中轴线的核心意义是从世界遗产的角度阐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统一性。北京中轴线凝结了中国文化对秩序的追求,展现了中国理想都城的营建格局,直至今日,仍深刻影响着北京城市的发展。
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上,人们既可领略“都”的中正庄严,也能感受“城”的生生不息。这条线上,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古老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融的生动诠释。他们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讲述着北京中轴线的故事,连接起这条线的昨日、今时与未来。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pagebreak
在先农坛拜殿北侧院内拍摄的吕舟(6月18日摄)。吕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和团队致力于向世界阐释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2023年初,申遗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吕舟看来,北京中轴线的核心意义是从世界遗产的角度阐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统一性。北京中轴线凝结了中国文化对秩序的追求,展现了中国理想都城的营建格局,直至今日,仍深刻影响着北京城市的发展。
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上,人们既可领略“都”的中正庄严,也能感受“城”的生生不息。这条线上,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古老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融的生动诠释。他们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讲述着北京中轴线的故事,连接起这条线的昨日、今时与未来。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pagebreak
在先农坛拜殿北侧院内拍摄的吕舟(6月18日摄)。吕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和团队致力于向世界阐释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2023年初,申遗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吕舟看来,北京中轴线的核心意义是从世界遗产的角度阐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统一性。北京中轴线凝结了中国文化对秩序的追求,展现了中国理想都城的营建格局,直至今日,仍深刻影响着北京城市的发展。
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上,人们既可领略“都”的中正庄严,也能感受“城”的生生不息。这条线上,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古老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融的生动诠释。他们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讲述着北京中轴线的故事,连接起这条线的昨日、今时与未来。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pagebreak
在先农坛神仓拍摄的吕舟(6月18日摄)。吕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和团队致力于向世界阐释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2023年初,申遗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吕舟看来,北京中轴线的核心意义是从世界遗产的角度阐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统一性。北京中轴线凝结了中国文化对秩序的追求,展现了中国理想都城的营建格局,直至今日,仍深刻影响着北京城市的发展。
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上,人们既可领略“都”的中正庄严,也能感受“城”的生生不息。这条线上,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古老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融的生动诠释。他们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讲述着北京中轴线的故事,连接起这条线的昨日、今时与未来。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