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2011新华网全国特别节目。现在坐演播室这位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公司全球董事长李书福作客本网两会访谈,谈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对国家产业战略转型的意义。欢迎网友关注!欢迎您李总。 [2011-03-08 20:53:25] |
|
|
|
|
|
|
|
|
[李书福]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1-03-08 20:53:41] |
|
|
|
|
|
|
|
|
[主持人]李总,今年两会您都关注哪些热点问题呢? [2011-03-08 20:54:21] |
|
|
|
|
|
|
|
|
[李书福]大家都比较关注民生,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也关注一线员工的劳动地位如何得到提升,让劳动光荣普遍成为大家的共识。关于劳动光荣,以及劳动者的收入如何得到提升这些问题可能是大家所普遍关心的。 [2011-03-08 20:55:22] |
|
|
|
|
|
|
|
|
[主持人]您说的也是这次两会的一个新词“幸福指数”。 [2011-03-08 20:55:39] |
|
|
|
|
|
|
|
|
[李书福]对的,大家的基本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个幸福指数就更加重要。我觉得如何提高普通员工的社会地位,让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可能,更好地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现在道路堵塞,城市交通拥挤,我觉得应该提高地方政府对于这些问题的重视。 [2011-03-08 20:56:18] |
|
|
|
|
|
|
|
|
[主持人]财政部副部长李勇7日表示,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已没有悬念,在考虑各方意见后,个税起征点上调将充分照顾到中低收入人群利益。调整个税起征点是否就是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一个具体体现? [2011-03-08 20:56:51] |
|
|
|
|
|
|
|
|
[李书福]这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不完全是。一线员工的幸福指数提升要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以及他们的收入方面来努力。在30年前,我觉得当一个工人是很光荣的,现在却不太一样,几十年的变化使工人的地位没有得到提升。工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工农联盟嘛,起着先锋队的作用。工人员工的地位如何得到巩固、加强和提升,关系着整个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转变,现在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2011-03-08 20:58:34] |
|
|
|
|
|
|
|
|
[李书福]您刚才说的个税起征点如何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觉得如何在政治上提高工人的荣誉感也很重要,比如说每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应该在一线员工当中产生,而不是从领导当中产生,因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是不一样的,体力劳动还是相对比较辛苦的,所以“劳动光荣”的概念如何得到加强和激发,如何使更多的人愿意到一线去工作,愿意学习技工技能,只有这样,中国的品牌形象和国家形象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2011-03-08 20:59:33] |
|
|
|
|
|
|
|
|
[李书福]这些都关系着整个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因为整个经济一定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一些员工的素养高和不高与他们的社会地位非常有关系,如果大家的社会地位都非常高,大家就都愿意去一线工作,中国的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国家地位以及整个中国的国际形象才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 [2011-03-08 21:00:09] |
|
|
|
|
|
|
|
|
[主持人]我们以汽车为例,确实像您所说的一个好的汽车技师的地位在欧洲地区可能要高于一般的工程师,中国缺的不是工程师,而缺的是最好的一线的技师,是吧。 [2011-03-08 21:01:57] |
|
|
|
|
|
|
|
|
[李书福]工程师很重要,管理干部很重要,一线工人也很重要,相比而言,技师、技工和技能是一线工作的需要,如果这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加强,工程师的研究成果才能得到体现。否则的话,研发人员的技术和产品非常好,但是最后制造出来的东西不太好,这样的话还是达不到目的。 [2011-03-08 21:02:29] |
|
|
|
|
|
|
|
|
[主持人]我们在新世纪的最后几年,有一些企业都会出现“用工荒”,对“用工荒”您怎么看? [2011-03-08 21:02:47] |
|
|
|
|
|
|
|
|
[李书福]“用工荒”就是大家不愿意去工作嘛,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我们中国的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的系统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形成了矛盾,整个中国的人才培养格局,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格局,没有协调匹配。导致的结果就是刚才所说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也找不到技师、技工,这就要求中国的教育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和改变,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应该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中国企业的发展现在基本是按照市场竞争的需要在不断的改变,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随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改变,因为这个市场竞争是变化很大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市场的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教育体制还是要进行改革。 [2011-03-08 21:04:38] |
|
|
|
|
|
|
|
|
[主持人]有的人不愿意去工作,我觉得可能就是他经过一定时间的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还有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去找工作可能也是由于他们有这样的创业梦想。如果从创业来讲,您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典范,您对于“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呢。 [2011-03-08 21:05:22] |
|
|
|
|
|
|
|
|
[李书福]我觉得创业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基本的实践基础之上,不能凭空的想象。这一定是有依据的创业,才能够使创业成功,才能够不断发展。由于现在年代不一样了,当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沐浴着整个祖国大地。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种力量,感觉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吹来的春风。原来我在农村就是放牛,帮邻居做一些零活,家里为了奖励我让我去上学,中学还没有毕业就碰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就是那个情况,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这个机会。 [2011-03-08 21:06:13] |
|
|
|
|
|
|
|
|
[李书福]我原来就是给人家拍摄照片,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拿着照相机就给人家拍照片,如果拍得好,大家就付钱,如果不好大家就可以不给钱。当时我一年赚了差不多1000块钱,我当时的感觉已经很好了,然后我又开了个照相馆。当时我那里又要照相、又要布景、又要灯光,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自己画布景,因为那个时候沙发很贵的。我的照相馆生意很好,我给人家拍的照片很漂亮,一年左右我又赚了很多钱,我所谓的很多就是一万元左右。后来我又进入了工业领域,当时也是通过自己的创造发明。 [2011-03-08 21:07:15] |
|
|
|
|
|
|
|
|
[李书福]你一定要对现实有点感觉,不要凭空地去幻想,远大的理想是需要的,但是脚踏实地更加重要。 [2011-03-08 21:07:38] |
|
|
|
|
|
|
|
|
[李书福]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和实际情况,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市场经济,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发育比我们以前要好得多了,以前我们什么都不能干,开照相馆也不能开的,要经过公安局开,公安局当时是不允许开的,所以我们要挂靠在工商局才能开。商机可能以前多一点,但是现在的竞争比较充分了,发展起来也会更快,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经历。 [2011-03-08 21:08:56] |
|
|
|
|
|
|
|
|
[主持人]相信李总的经验能够给我们想创业的朋友以启迪。那对于汽车发展和城市交通的矛盾,您怎么看呢? [2011-03-08 21:09:14] |
|
|
|
|
|
|
|
|
[李书福]我觉得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因为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是要花钱的,比如说要重新进行城市规划,要制造很多桥梁,要增加智能交通设施等等,如果地方财政收入不能得到增加的话,地方财政的积极性就没有。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比例,我认为中央财政拿得多了,地方财政太少。汽车消费税和燃油附加费基本都是中央财政收了,地方政府没有动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有内在的动力,只有口号还不够,这是我提案的核心内容。 [2011-03-08 21:10:05] |
|
|
|
|
|
|
|
|
[主持人]汽车的发展确实在最近几年呈现了突飞猛进的态势,2010年中国以1800余万的产销量再夺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宝座。为把握住汽车业发展的大好机遇自主品牌应怎么做,才能保证国产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1-03-08 21:10:26] |
|
|
|
|
|
|
|
|
[李书福]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进行一场浩大的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要奔小康,这是党要带领14亿人民前进的方向,推动和发展汽车工业是带动整个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当前道路的问题、能源的问题、环境压力的问题确实影响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是我坚信中国政府,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不会太久。因此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这种小问题一定是很容易解决的。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难的。 [2011-03-08 21:12:46] |
|
|
|
|
|
|
|
|
[主持人]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面临着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情况,不能一味的循环,如何把生产方式进行调整,找一些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呢? [2011-03-08 21:13:04] |
|
|
|
|
|
|
|
|
[李书福]一定要适应现实,找准老百姓的需求。我们一定要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适应当前的能源情况和环境压力,开发新的产品,用新的技术来推动汽车工业更好的发展。 [2011-03-08 21:13:26] |
|
|
|
|
|
|
|
|
[主持人]吉利最为国人津津乐道的事情都是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其实国内许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海外发展道路。对于如何更好推行“走出去”的战略,有没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其他车企分享? [2011-03-08 21:13:44] |
|
|
|
|
|
|
|
|
[李书福]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件事情是一个历史性机遇,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个案。八年前我们就在讨论收购沃尔沃的问题,我们当时就预测通用、福特这两个汽车公司将会遇到麻烦。刚好来了一场金融危机,所以我们的想法就变成了现实,我想这个也得益于中国不断发展的经济和中国不断提升的国家地位。并购成功以后我们的重点就是开通和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型国家市场,主要加强在欧洲和美国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推动沃尔沃安全和环保的全球领先地位,我们要充分尊重欧洲的商业文明,充分尊重沃尔沃优秀的企业文化。 [2011-03-08 21:14:43] |
|
|
|
|
|
|
|
|
[李书福]所以,如何使沃尔沃在安全与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沃尔沃的“双零”就是零排放和零伤亡,“双强”就是强大的竞争力和强大的生命力非常重要,这个战略制定过程当中,我们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协商,现在我们已经完全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对于中国的战略已经发布了。 [2011-03-08 21:15:23] |
|
|
|
|
|
|
|
|
[李书福]这就是既要坚持沃尔沃安全与环保的全球领先地位,又要结合中国用户的一些特殊需求,把这两方面充分融合在一起,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汽车产品,专门为中国市场提供服务,这个双方已经完全达到了一致,而且效果非常良好。 [2011-03-08 21:17:31] |
|
|
|
|
|
|
|
|
[主持人]其实企业的并购对于沃尔沃的员工来讲,他们可能会感觉到自己的企业被东方的企业收购了,您是如何面对并购后诸如文化冲突、社会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2011-03-08 21:18:09] |
|
|
|
|
|
|
|
|
[李书福]我觉得中国是中国,瑞典是瑞典,亚洲是亚洲,欧洲是欧洲,不同的区域一定有着不同的文化。所以如何来结合?如何来融合?如何来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如何相互尊重、共同发展?这些必须要一个科学的结构。我们现在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沃尔沃是全球的高端豪华汽车品牌,吉利是大众化的汽车品牌,两个不同层次的品牌共同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2011-03-08 21:18:41] |
|
|
|
|
|
|
|
|
[李书福]在这个前提下,吉利和沃尔沃如何进行沟通与对话,共同寻求合理的机会,在一些开发和零部件的采购上有没有形成战略合作,为双方的发展形成机会,这些都要通过研究一起寻找合作的机会。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西方经济相对而言已经走在全球经济的前面。中国现在是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型经济体,如何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更好的发展,共同推动全球汽车工业更好的发展,共同推动吉利和沃尔沃两个公司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现在准备成立一个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 [2011-03-08 21:19:55] |
|
|
|
|
|
|
|
|
[李书福]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虽然现在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碰到了一些干扰。不同的国家也碰到了不同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总的趋势可能谁也改变不了。到今天为止,我认为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企业,但是作为中国或者说作为中国的吉利,或者是作为世界的沃尔沃,有没有这个能力来建设一个全球型的企业文化,让来自世界的不同企业、不同背景的人在一个企业里面工作,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任何的背景,都是为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现在在讨论这样一种企业文化的建设,如果说这种梦想能够得到实现,一个让人振奋的,在世界上非常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可能就会不断得到发展。 [2011-03-08 21:20:57] |
|
|
|
|
|
|
|
|
[李书福]我们一开始就说了沃尔沃是一个老虎,怎么让这个老虎放虎归山,能够让他回归大自然,能够让他恢复这种捕食的能力,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现在沃尔沃整体的情况非常好,员工满意度是历史以来最高的,上上下下达到了84%,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高涨,亏损的局面在2010年得到了转变,全年实现盈利而且幅度还是很大的。新产品的开发也非常顺利,新产品的投放市场也都是在计划当中。而且去年产品的销售量提升了11%左右,整体非常使人兴奋。现在我们主要就是在全面调查如何开发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既要体现出沃尔沃的安全性,又要适合中国的特殊消费群体。这样就开发出专门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我相信很快就会拿出方案了。 [2011-03-08 21:21:52] |
|
|
|
|
|
|
|
|
[主持人]我相信您刚才所说的那种文化大同的理想,在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的努力下用不了十年就可以实现。 [2011-03-08 21:22:36] |
|
|
|
|
|
|
|
|
[李书福]我觉得只要充分沟通,反复交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对来讲确实不是那么艰难的事情。 [2011-03-08 21:22:54] |
|
|
|
|
|
|
|
|
[主持人]我们看到吉利集团在中国的西部和东北都有投资建厂,您认为在这样的地方建厂,对于吉利集团意味着什么?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贡献? [2011-03-08 21:23:10] |
|
|
|
|
|
|
|
|
[李书福]对于吉利本身来讲,这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问题,如何适应于中国不同市场的不同情况,精心致力于本土化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用本土的人才、本土的政策。如果集中在一个地方的话,可以减轻物流压力,其次就是减少人流的压力,因为在一个地方生产的话,员工来自于全国各地,春节到了大家都要回家,工作量会很大,员工也不一定满意。所以还是要因地制宜,我们现在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员工,用地方的员工,服务于地方的市场,用地方零部件,适应于当地发展的车型。比如说东北有适合东北的车型,西部有适合西部的车型,沿海地区有适合沿海的车型,这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很重要。因为地方经济也需要经济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投放的产品和建设的生产基地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 [2011-03-08 21:25:52] |
|
|
|
|
|
|
|
|
[李书福]比如说,我们曾经在兰州建设了一个工厂,当时有几万人都自发过来庆祝,有开着拖拉机的,有骑着车的,还有骑着毛驴的,各式各样的老百姓都过来表示祝贺。在西部地区这种大工业也不是很多,尤其是汽车工业确实很少,所以老百姓就非常高兴。地方政府要是动员那么多人都很难,给钱大家都不一定来,所以一定要顺民意。我们把地方的老百姓培训起来,让他们懂得怎么样生产汽车,这样产品的适用性就能力得到加强。
[2011-03-08 21:26:41]
|
|
|
|
|
|
|
|
|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什么话要和吉利的员工以及国内的同行共勉呢? [2011-03-08 21:26:56] |
|
|
|
|
|
|
|
|
[李书福]我觉得汽车工业注定是全球化的工业,不能违背这个规律,所以汽车工业一定是大规模的,一定是全球化的。汽车工业必须要结合能源和环境,如果不结合能源的话,汽车是跑不动的,如果不结合环境,汽车工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如何发展,也不能回避这两个基本特征,所以一定要大规模、现代化,要适应于当前的能源格局和环境压力的现实,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战略方向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汽车工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2011-03-08 21:27:37] |
|
|
|
|
|
|
|
|
[主持人]感谢您做客新华网的访谈间,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会。 [2011-03-08 21:27:5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