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华网2014年全国两会访谈,这一时间段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金龙集团董事长李长杰先生,欢迎您李董。[ 2014-03-06 14:20 ]


[李长杰]

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4-03-06 14:20 ]


[主持人]

李董,您也是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了,算到今天第十二年来北京参加来参会了,两会您作为老代表,先给我们分享一下这届两会您参会的特别强烈的感受,这届您参加两会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2014-03-06 14:21 ]


[李长杰]

有两个感觉,一个就是参会前就感觉到作风改变给我们代表带来了一股春风。这次非常好,这次我们就像驻旅舍一样,来参加会了,参政议政,因此心情特好。第二,总理的报告把我们融化在一种创新的氛围中去了,感到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在创新和春天到来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浑身上下充满了创新的力量来学习这个报告。[ 2014-03-06 14:22 ]


[主持人]

您用到了一个词融化,这个词真的很形象,能跟我们讲讲您是怎么想到用这样一个词表达您的心情吗?[ 2014-03-06 14:23 ]


[李长杰]

整个报告充满了改革和创新,并且反映在方方面面。我们国家的体制改革、我们国家的金融改革,我们国家的农业工业,方方面面都在变。全部是崭新的一片,这样就给人一个感觉,我们融化在创新中,我们融化在国家的进步中。[ 2014-03-06 14:24 ]


[主持人]

那作为大型制造业的当家人,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您觉得总理这份报告对咱们企业在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 2014-03-06 14:24 ]


[李长杰]

总理在报告中提出来,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要在世界上占领一定格局,我们铜管作为中国和世界配套的,我们在国内占的份额在一级市场60%毫不夸张,我们在世界占有40%也毫不夸张,我们在这样的份额中,有稳定的市场、形成很大的规模。我们每年加工铜管的规模在国内和国际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在世界上这个品牌的知名度比中国还要高,我们在中国这个品牌的知名度比河南要高。有些地方有些人不太了解我们,因为金龙是为制冷工厂服务的,河南这样的工厂是不太多的。[ 2014-03-06 14:25 ]


[主持人]

那这样的发展我们也感觉到您对这么一个企业心血的投入,您是怎么坚守这样一个理念呢?可能从一个开始不太知名的小企业,到现在这样一个在世界占有40%份额的大企业。[ 2014-03-06 14:27 ]


[李长杰]

引进非常重要,尊重外国人、学习外国人,把他们的先进引进过来为我所用,然后创新超越,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超过外国人,这就是我们所经历的道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好的文化,那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来处理?员工和老板,工人和工人,我们就是四个字:理解、包容。我们把权力送给工人,把服务留给我们,形成强大的前进的团队,让这个团队不断地创新,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打造一个新的高度和目标,满足中国的制造业需求,再走向世界、占领市场。[ 2014-03-06 14:28 ]


[主持人]

您刚才非常简短地说过了几十年金龙走过的道路,能不能说说每一步我们都用了多少年?[ 2014-03-06 14:29 ]


[李长杰]

我们花钱引进外国的专利,发现专利不成熟,失败了。用了大概五年时间,从上世纪的1990年到1995年,然后自我创新突破又用五年,1995年到2000年,2000年全部突破开始把日本的铜管、韩国、马来西亚的铜管挤出去,我们国家自己制造的铜管生产从2000年开始大规模展开,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不仅满足中国需求,而且走向世界,形成一种品牌。[ 2014-03-06 14:30 ]


[主持人]

其实从您刚才的这些介绍中,感觉特别强烈的就是您对企业员工,对人才的重视,这种对于人的重视您是从一开始,比如从90年代之前就意识到了?还是说在企业慢慢的发展过程当中,觉得人才是最重要的?[ 2014-03-06 14:31 ]


[李长杰]

因为我是工程师,我是这套设备的引进者,从谈判到设备投产,应该说设备的工艺上我倒背如流。做厂长了,当时就是人治管理,你是我管的你必须听我的。后来发现发展起来以后人治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多人,靠金字塔式的管理完全不可以。后来我们就动用经济杠杆来进行管理,奖罚结合,但是发现经济逻辑解决不了发展问题。从2002年,我们从自己的感悟中感到,人是企业的主人,怎么样教育人?我们缺的是领导者、基层员工用什么心态来对待自己,来对待用户、来对待社会,来互相对待,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问题。其实我们讲文化,文化就是一种心态,文化就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企业也需要正确对待方方面面的心态,企业也应该有自己的世界观,我们从这里开始,把在做人这个层面提出来“理解、包容、忠诚、团结”。把做事提出“尊重、学习、创新、超越”。简言之,做人互相之间就应该理解别人和包容别人,做事就应该学习与创新,从哪儿开始?从我做起,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这种文化不断地展开。强大的力量促进了这个企业发展,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变成这么大。人家说这是一种奇迹,其实不是一种奇迹,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优秀思想,它的推动力是人们想象不到的。[ 2014-03-06 14:35 ]


[主持人]

确实,您说很多人觉得咱们金龙的发展是一个奇迹,确实我觉得在这十几年这样飞速的发展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您在十几年前有没有想到过我们厂的规模假以时日能够做到接近世界一半的销售量?[ 2014-03-06 14:36 ]


[李长杰]

没有,其实企业战略就是在MBA课堂上老师讲战略,战略是远方的事情,是未来的事情,是没办法描述清楚的事情,但它应该有一个方向,应该有一个框架,就是说沿着一个道路、奔着一个方向,实现一个目标,很难具体化,没想到搞这么大,也没有想到搞这么出色。但是沿着这个文化,沿着不断的、互相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沿着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这条路越走越宽,发展越来越快。[ 2014-03-06 14:38 ]


[主持人]

那站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的节点上,有过我们这十几年发展的,您现在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了,那在未来十几年您对咱们金龙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呢?或者假以时日我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规模?[ 2014-03-06 14:38 ]


[李长杰]

我们知道,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很多国家所估计不到的,尽管我们面前有很多困难,作为我们企业来讲,首先是把传统的铜管产业做好,来提升这个产业,用创新来提升这个产业,不断地出现精品、新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地进行研发。这是一个方向,这是一个路。另外,我们在另一个产业也已经开始展开,就是锂电中间的隔膜,目前还是日本人和美国人在占领市场,我们2000年我们在中科院成立了一个科仪中心,2000年到2005年赔了一个亿失败了,但是2005年进入市场开始盈利,但是我们是干法隔膜,现在又加上涂层技术,十几条线供不应求,开始大规模上市,但是它现在同日本和美国隔膜抗衡缺乏力量,目前我们又上了湿法隔膜生产线,日本和美国也是湿法隔膜生产线,我们有望全线突破,未来和日本、美国的隔膜在国内市场内可能要进行竞争,最终的结果是胜是败现在还是一个迷,但是我们充满期待,我们想在新能源这个产业上长驱直入。[ 2014-03-06 14:41 ]


[主持人]

李董,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有没有人跟您说过金龙的发展和您的个人性格有非常大的关系?[ 2014-03-06 14:41 ]


[李长杰]

如果说我个人性格上,或者说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责任感,对员工有责任感,那这个解释只有一条:我是共产党员。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雷锋,正因为这样,我才能够做到这些,这是党教育的结果,是人民培育的结果。没有别的解释。[ 2014-03-06 14:48 ]


[主持人]

其实我觉得可能金龙的发展真的特别像您刚才给我讲的这段话:是有创新的、有冲劲的,并且是不服输的,这样的精神无论放到铜管还是锂电池的隔膜,如果想搞您都能搞成,您是不是心里这么想?[ 2014-03-06 14:48 ]


[李长杰]

应该是这样,我只要把这些问题想透,只要觉得这些事情是对的,勇敢地做下去,坚持下去,不要害怕失败,胜利是从失败中带来的,那么一定会做好。[ 2014-03-06 14:48 ]


[主持人]

今天跟您聊天我非常受启发,而且特别感谢您教给了我们很多,可能说是在我们这个层面没有办法来体会到的,必须经过像您这样的大风大浪,十几年的商海历练才能总结出的一些道理。最后跟我们网友说两句您的感受。[ 2014-03-06 14:49 ]


[李长杰]

我们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还有很多不足,这些困难和不足我们在努力纠正,但社会、用户和各位网友可能对我们的问题看得比我们清楚,我们期盼着大家关心我们,期盼着大家多给我们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因为金龙是大家的。谢谢。[ 2014-03-06 14:49 ]


[主持人]

今天我们跟李董事长的交流可能让我们的网友看到了一个老党员的心,也看到了一个老企业家的闯劲,这样的一个精神可能正是我们金龙能够在现在发展到这样一个非常大规模的前提条件,也希望金龙在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今天非常感谢李董事长作客新华网,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2014-03-06 14:49 ]


[李长杰]

谢谢。[ 2014-03-06 1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