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0/ 14 07:30:15
来源:光明日报

他给导弹装上锐利的“眼睛”

字体:

  他给导弹装上锐利的“眼睛”

  ——我国第一代航天科学家陈敬熊院士迎百岁生日

  他曾为朝鲜战争解决坑道战通信难题,为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安上锐利的“眼睛”,让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红旗一号”制导站天线实现性能飞跃。他还曾牵头我国防御系统初期建设中多个雷达的建设,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他就是我国第一代航天科学家陈敬熊院士。

  作为我国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天线理论和制导雷达天线设计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陈敬熊将于16日迎来百岁寿辰。回顾陈敬熊六十余载航天报国的贡献和精神,13日,以“弘扬航天精神 传承奋斗品格”为主题的陈敬熊院士科学人生座谈会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举行。

  与党同龄百岁院士许身航天国防

  上午11时许,陈敬熊和爱人来到现场,大家送上祝福,他激动地表示:“今年我见证了党的第一个一百年,以后还要继续看着祖国事业、航天事业的发展。”

  陈敬熊出生于1921年,与党同龄。他在投身国防科技事业同时,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旧社会我们贫穷落后、任人欺凌,其原因所在是科学技术太落后,一切物质文明包括飞机、大炮全是靠技术搞出来的,要想中国富强起来,一定要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前提……”陈敬熊1954年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写道。

  此前一年,他关于军用短波天线的研究成果在朝鲜战场“开花结果”,为志愿军痛击敌人赢得宝贵时间。

  陈敬熊说:“亲身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又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各个发展阶段,我深切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中国就不能发展……我希望尽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科技处党支部通过了陈敬熊的入党申请,同意吸纳他为预备党员——与科研事业一同长跑的入党路,迎来了曙光。支部大会的决议中这样写道:“希望陈敬熊同志入党后深入第一线,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四化多作贡献。”

  在25年入党路中,陈敬熊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科技救国信念,坚定科技报国初心。

  90余岁仍能用自创算法推导数学公式

  陈敬熊与航天的“不了情”,还在继续。

  90多岁时,陈敬熊还坚持学习和研究,用自创的数学算法推导公式。“不得老年痴呆症”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他家里有4个书柜,里面装满了各种专业书籍。“这些书读起来不轻松啊,但是很锻炼思维。”看到感兴趣的地方,他时常还会利用自创的一套算法,将相关的数学公式重新推导一番。“有时候把公式推导出来,我自己很高兴。因此我生活非常充实,脑袋不会空的。”

  陈敬熊扎实的数学功底,曾让钱学森印象深刻。“红旗一号”制导站研制出现天线系统误差问题,钱学森第一时间找到陈敬熊,认为陈敬熊具有优秀的数学能力,是解决天线系统误差问题的最佳人选。

  在几十年科研工作中,陈敬熊把数学视作攻克电磁场、天线、雷达等通信领域研究难题的一把利刃。刚刚踏入航天征程,他就迎来一项重大工程——研究“东风一号”导弹天线。“东风一号”是国内实际仿制苏联的第一代国产导弹,而陈敬熊研制的导弹天线,是导弹的“眼睛”和“指挥棒”。当时苏方提供的图纸不完整,对关键技术问题也守口如瓶。陈敬熊带领团队自力更生,吃透导弹天线设计原理,自行研制。

  缜密的数学思维让陈敬熊在“东风一号”导弹天线设计时,开创性地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直接求解法。以简单、直观、不易漏项的运算简化了金属圆锥体、圆柱体、抛物柱体等设计公式的推导,为弹上天线设计成功提供理论依据,并打破了苏方专家关于天线设计的理论限定。

  这成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典范之一。

  奖掖后学不遗余力

  陈敬熊认为,人才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大支撑。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他累积并总结了一套适合航天事业发展的理论和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科技人员。在初期人才极度匮乏的时候,陈敬熊第一个提出“导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方法。他鼓励有技术基础的徒弟勇于实践,对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则手把手地教。

  在他因材施教的指导下,培养出一批青年技术骨干,一些优异学生更是成长为技术专家。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法卓有成效,并在全院范围内得到推广。

  为了满足人才梯队建设的需要,他还张罗航天系统自主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执教,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播撒科技星火。在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授“电磁波理论”时,由于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陈敬熊动手编写了《电磁波理论》,将自己多年电磁场微波理论研究的成果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们。

  从科研一线退下来后,陈敬熊仍然为航天事业发展竭尽所能、发挥余热。每逢学生们前去拜访,他总不忘就青年人才的培养问题叮嘱他们:“要为所里型号工作作贡献。”

  在90岁高龄的著名制导系统工程专家钟山院士眼里,陈敬熊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扎根在试验场,克服了大量困难,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甘于奉献。“他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格,是我们可敬的老同事、老战友!”钟山说。

  (本报记者 詹媛)

【纠错】 【责任编辑:吴咏玲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54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