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10/ 23 12:42:36
来源:新华社

权威访谈丨张扬对话黄伟芬:星辰有梦,不负使命

字体:

  近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创造中国人驻留太空的新纪录。

  在发射前一天,新华社记者张扬专访了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本次“神十三”任务有何特别之处?航天员在太空六个月的生活和健康如何保障?作为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的理想和使命又是什么?让我们跟随记者张扬,一起走进“幕后英雄”黄伟芬的动人故事。

  发射点火前的十秒倒计时是我最紧张的时刻

  记者:火箭发射前的十秒倒计时,您在想什么?

  黄伟芬:因为我们在点火之前,所有该做的工作已经尽心尽力地完成了,所以那个时候就是在祝福。

  记者:您会紧张吗?

  黄伟芬:会紧张,每次发射前都是我最紧张的时刻。尤其是在18年前首次载人飞行的时候。随着我们几次任务的完成,这种紧张程度也在慢慢减少。如果2003年杨利伟首次飞天时我的紧张程度是十级,现在就是五级。虽然任务更难,但紧张程度减半,因为我们在各方面都更有信心了。

  航天员在太空有“个性化”与“人性化”的生活保障

  记者:本次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将创造中国人驻留太空的新纪录,他们六个月的生活都会有哪些保障?

  黄伟芬:例如,王亚平是女航天员,我们会特别重视她在太空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护肤品、个人卫生清洁用品等尽可能多的保障。

  此外,我们为本次任务配备的航天食品有100多种,食谱可以做到一周内不重样。三位航天员本次会在空间站过春节,我们也让他们能够在太空也吃到家乡的饺子。

  “神十三” 组合体构型更加复杂,空间站科学实验和试验数量明显增加

  记者:与此前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相比,本次“神十三”任务有何特别之处?

  黄伟芬:“神十三”的飞行时间比“神十二”增加了一倍。六个月的飞行时间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以及应急决策和处置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大挑战。同时,航天员还要在空间站中做数十项科学实验和试验,数量上与以往飞行任务相比明显增加。此外,“神十三”乘组所面临的飞船组合体构型也更加复杂。我们由“神十二”的一舱两船变为“神十三”的一舱三船——这也意味着航天员在对组合体运行的维护、监视、维修等工作上,任务量大幅增加。

  多种措施助力航天员应对挑战

  记者: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手段来帮助航天员应对本次任务中的挑战?

  黄伟芬:首先,我们在乘组选拔时就考虑了航天员的自身特点,所选出的三名人选都是适合本次任务的。同时,我们进行了强化的训练。例如,在心理调适能力的训练上,我们增加了正念训练等项目。此外,我们还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研制了心理舒缓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有共性的模拟环境,比如说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有个性化的定制,即为航天员与家人、战友等亲密熟悉的人构建场景。这种沉浸式体验对航天员的心理有很大支持作用。

  此外,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中进行看电视、看电影和听音乐等娱乐活动,还可以跟家人进行视频通话。

  “神十三”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我国未来载人飞行任务的计划和时间节点?

  黄伟芬:“神十三”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经过评估之后,空间站就要转入建造阶段。在建造阶段会有两次载人飞行,即“神十四”和“神十五”乘组的飞行。

  在建造阶段完成后,中国空间站将会转入运营阶段,每半年左右就要飞一个乘组。所以我们现在也要考虑后续的飞行,包括乘组的选拔和相关训练的准备。

  第三批航天员正在接受训练,状态很好

  记者:能否透露一下现在最新的航天员选拔和培训的情况?

  黄伟芬:我们第三批航天员正在接受训练。第三批航天员中,除了空军飞行员,也就是我们选择的航天驾驶员外,还有航天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等科研人员。目前他们都在接受全面系统的训练,状态很好。

  曾经女儿送的一张纸条让我泪崩

  记者:您有没有想过,“神十三”任务发射成功后,最想拥抱、最想分享这份喜悦的人是谁?

  黄伟芬:是我的家人。

  记者:您的爱人、孩子有没有在您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做过什么令您感动的事?

  黄伟芬:有,这种事情其实有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早晨,在我准备去上班的时候,当时还很小的女儿给了我一张自己叠的纸条,写着“妈妈收”。女儿说:“你待会儿到了办公室再看。”后来我打开一看,纸条一边是我女儿写的“妈妈再见”,另一边写的“不要”。当时我就泪崩了。她还那么小。所以,我真的特别感谢我的家人。

  为航天员太空飞行保驾护航是我的使命

  记者:在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有哪个时刻想过放弃吗?

  黄伟芬: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我都没有想过放弃,一定要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坚持不懈地奋斗。

  “神七”出舱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紧张。航天员在舱外的时间很短,我们看到的场景很有限。这次“神十二”航天员出舱的时候,我们能通过视频看到舱外美丽的景象,两位航天员同框的照片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当时,我就想,我也应该去飞一飞。

  但是,每个人的使命是不同的。我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航天员,让他们带着我们的梦想、心血去飞行。为航天员太空飞行保驾护航,我想这就是我的使命。

  航天人是“以平凡造就非凡,以无名成就有名”

  记者:您曾说过航天人是“以平凡造就非凡,以无名成就有名”。这句话怎样理解?

  黄伟芬:我们常说载人航天是一项无数航天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伟大事业。我们每天做的事情看似平凡,但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去做——只有我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了,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工程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然而,在每一个“飞天梦”实现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航天工作者的心血。这些无名英雄在默默无闻地做着很多工作,没有他们的奉献和付出,就不可能有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和辉煌成就。所以,对载人航天来讲,是“以平凡造就非凡,以无名成就有名”。

 

  监制:陈二厚

  出品人:孙志平、李学勇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筹:韩珅、李国利、董千齐

  策划:张扬

  记者:张扬、杨志刚、琚振华、马原驰、赵世通、郭中正、李桢宇、宋育泽、麦凌寒

  编辑:李桢宇、赵世通、马原驰、麦凌寒、宋育泽、徐中哲、韩赫

  视觉:马原驰、尚文意

  鸣谢:中国航天员中心

  新华社张扬工作室制作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87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