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人】“七一勋章”获得者 “校长妈妈” 张桂梅:
这里是新华社“新华FM”发起的“和我一起读课文里新华社名篇”,我是领读人张桂梅。我今天和大家一起读的是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
……
点击音频 一起来听《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背后的故事↓
焦裕禄在泡桐树前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兰考,焦裕禄只留下了4张照片,其中3张是别人给他偷拍的。他常说:“镜头要多对准群众,多给他们拍些照片,多有意义,拍我有啥用?”
55年前的2月7日清晨,新华社播发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这一天,播音室里,播音员齐越在几度哽咽中播完稿件。
这一天,人们都在用泪水表达着共同的感动:“听了‘焦裕禄’,不流泪的不是共产党员。”
焦裕禄的名字从那时起传遍了千家万户。
新华社,也为新中国写下不朽的新闻经典。
后来,这篇通讯经改编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焦裕禄精神也在一代代师生的学习和传颂中,穿越时空、闪耀光芒。
点击音频 一起来听张桂梅深情朗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5年,作为负责国内报道的新华社副社长,穆青正在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该怎样将蕴含于人民之中那种打不垮、压不倒的英雄精神,通过新华社的报道,播撒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
根据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周原摸到的线索,穆青得知,在豫东兰考县有一位深受百姓爱戴、“开展除‘三害’斗争活活累死”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当年的12月17日,穆青一行来到了兰考县委大院。尽管对这位县委书记的事迹已经有所耳闻,但穆青还是被现场看到的、听到的故事深深震撼。
这是焦裕禄手迹“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影印件(5月9日翻拍)。新华社发
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着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在这场艰苦的调查中,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蹲在泥泞里歇息……”
这是焦裕禄住室的一角(1966年2月22日整理的资料照片)。焦裕禄生前用的被褥上有很多补丁。新华社发
穆青一行访问了几十位基层干部和群众,走到哪儿,群众都满含热泪叙说着焦书记。听着这些故事,抚摸着焦裕禄留下的三件遗物——一双旧棉鞋、一双破袜子、一把破藤椅,穆青悲恸得不能自持,眼泪抹了一把又一把。
又亲眼看了焦裕禄带领群众挖的沟渠、封闭的沙丘群后,穆青对冯健和周原说,“焦裕禄就是一代共产党员的典型!我们一定要把他的事迹原原本本写出来,让人们看看咱们共产党的干部是怎么舍生忘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他们对这篇报道反复推敲修改,先后七易其稿。
这是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原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按照1:1比例复原的焦裕禄生前办公室里,珍藏着一把老书记坐过的旧藤椅。
据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讲解员董亚娜介绍,焦裕禄经常带病坚持工作,无论在开会、作报告或是听汇报,他总是把右脚踩在椅子上,高抬右膝顶住时时作痛的肝部。像钢笔、茶杯盖、鸡毛掸子(等)一些硬东西,都是他用来顶肝的工具。时间长了,他坐的藤椅就被掸子把顶出了这样一个大洞。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暗中忍受了多大的疾病痛苦,他留下的这把藤椅就是最好的证明。
1964年3月22日晚上,也就是焦裕禄去医院治病的前一天晚上,他就坐在这把藤椅上,忍着剧痛用颤抖的笔写下了《兰考人民多奇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篇文章。但是,文章刚刚开了个头,病魔就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
这是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内拍摄的焦裕禄曾用过的藤椅(2014年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正由三十六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奋力集体完成。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老几辈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
曾经的风沙、内涝、盐碱地再也没了踪影,昔日黄河边上百万亩的三害土地全部变成了丰收的良田。
这是6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黄河湾风景区拍摄的黄河(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金雷 摄)
2017年3月27日,是“焦桐”开花的日子,也是兰考自豪的日子,这一天,兰考成为河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也是全国最早脱贫出列的一批贫困县。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如今制作成一件件美妙的乐器、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成为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曾经像兰考一样的贫困县全部摘帽。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反贫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在河南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百姓从“焦桐”下走过(2017年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有感于焦裕禄精神,写下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
2009年4月1日和2014年3月17日、5月9日,习近平同志三次来到兰考视察调研。其中,他两次专程来到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致敬忠魂。
游客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参观(2014年5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前进。
图为在兰考县城拍摄的焦裕禄塑像(2014年5月4日摄)。(赵鹏摄影)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樊华、幸培瑜
统筹:吴炜玲
编导:赵世芸
视频编辑:王骁
记者:孙敏 周磊 杨琳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支持分社:云南分社 河南分社
鸣谢:郑州市长江东路第二小学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