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 12 08:35:4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英模剧《功勋》何以高分“出圈”

字体:

  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这一个个名字响亮又陌生。他们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但“光环”背后,作为普通人的他们,如何面对人生困境、何以成就伟大事业,又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却不为人们所熟知。

  近期,以这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功勋》以全网络平台斩获热搜470个、话题阅读量突破90亿、豆瓣评分9.1分的成绩收官,成为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现象级”主旋律电视剧。在电视剧中,这8位“功勋人物”从青春年少时出场,在求索与失败中成长,有笑有泪、有血有肉。平凡一如你我,伟大赢得致敬。

  聚焦功勋人物“高光时刻”,受到观众热烈好评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功勋》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毛卫宁、沈严、康洪雷等8位导演各执导一个人物单元。

  自9月26日开播以来,《功勋》收视率与网络热度持续走高。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全剧48集揽获20.455%电视观众,回看用户规模始终位居黄金时段电视剧第一。在豆瓣上,《功勋》评分开分即为9.0,之后不久就攀升到9.1,直至收官。

  不少观众在网上留言表示,“好剧高燃,一边哭一边追完”。“致敬”“眼泪止不住”“情节感人,受教育了”“初心不改,凡人成圣”等弹幕铺满屏幕。“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等剧中的高燃“金句”,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

  作为一部“现象级”主旋律电视剧,《功勋》带动了观众们对功勋人物的关注与致敬。

  “《孙家栋的天路》单元的片尾曲有一句‘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令我潸然泪下”,山东财经大学本科生张晨阳说:“这些功勋人物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英雄。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一批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先行者。”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范明明说:“我被于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感动,同时剧中于敏用科学理论指导捕鱼、给孩子讲故事最终变为科普课堂等情节,也会使我会心一笑,‘接地气’的人物形象就通过这样的小细节树立起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说,《功勋》展示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英雄主义,致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之路,这与青年群体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互动与共鸣。同时,它一改流行剧和商业剧的漂浮、虚幻、“塑料”的气质,体现了故事创作的功力和扎实的创作态度,在艺术层面说服了观众。

  把“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故事从“小荷才露尖尖角”讲起

  2019年9月,国家将“共和国勋章”授予首批8位获得者后,总导演郑晓龙接到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创作任务,此时他怀有不少顾虑:“广电总局的领导说我以往拍摄的作品老百姓很爱看,希望这次我能够把主旋律作品拍得好看。但是这种主题创作、宏大叙事的作品要想拍好,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是不容易的,拍砸了也对不起这些功勋人物。”

  郑晓龙没有当即应允接下这个任务,而是回去用了20多天时间翻阅了8位功勋人物的相关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他被他们的事迹感动,才坚定了接受这项艰巨的创作任务并将其拍好的决心。

  郑晓龙说,在为这部电视剧确定主基调时,创作团队便达成共识:每个单元要聚焦于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充分展现他们“被评为功勋的因由”,要“用平视的眼光去发现功勋人物平凡中的不平凡,表现他们不平凡中的平凡”。

  “平凡与伟大”成为贯穿《功勋》创作始终的主题词。

  “同志们,想要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有打胜仗……残酷的是,可能到了和平来临的时刻,我们许多人已经看不到那个幸福的场景了……但是,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们会感激我们……”在《能文能武李延年》的第一集中,李延年的一席话让逃兵“小安东”勇敢回到战场拼杀,也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用生命守护祖国和亲人是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不惧牺牲的力量之源,并为之动容。

  在《功勋》中,观众除了看到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也看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西安“90后”观众刘苗苗说:“在《屠呦呦的礼物》中,屠呦呦的两次落泪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实验室大火将众人的心血毁于一旦,看着一片焦黑的试验台,屠呦呦说着‘火灾不是问题,火灾反而对我们是一次提醒……’却忍不住掉下眼泪,让我感受到一个科学家遇到挫折时要总结经验、继续前行的复杂心情。另一次是屠呦呦得知4岁的女儿为了维护自己好妈妈的形象和同学打架,她听着女儿哭着讲述这些经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科学家舍小家为大家的辛酸一下子就把我打动了,这些功勋人物和我们的情感是共通的,但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因而变得伟大。”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说,8位功勋人物德高望重,但他们在《功勋》中出场时,大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普通人。这种把“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故事,从“小荷才露尖尖角”讲起的创作手法,极大地消泯了主人公与年轻观众的年龄差、心理差、境遇差。

  “剧中,申纪兰、袁隆平、孙家栋等朝气蓬勃、敢想敢干,但也屡屡失败、频频受气。他们并非事事如意,只是事事努力不放弃。”赵彤说,平凡的人也具有超凡的潜能,关键在于为与不为,“《功勋》用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为年轻观众立了榜样,也留下了思考:天地广阔,如何才能大有作为。这也是《功勋》这部剧的现实意义所在。”

  细节真实中蕴含家国情怀

  英模题材在我国影视创作领域长盛不衰,但不少影视作品却常常难以摆脱“说教味”浓、人物形象刻板的痼疾。为什么英模人物的真实经历很感人,有些文艺作品却难以让观众产生共情?郑晓龙认为,关键在于对细节的刻画。

  在《能文能武李延年》中,一本战斗日志记录着前线每一位指战员的表现,特别是牺牲负伤的人,这个本子关乎每一个战士的成长与荣誉。此前从没上过战场的文书是这本日志的记录者和保管者。从第一次上战场被战争的惨烈吓到尿裤子,到看到身边战友牺牲,再到自己与敌人刺刀肉搏,文书始终将战斗日志贴身保管。文书牺牲后,李延年翻开战斗日志,看到文书的名字和紧跟在名字后的一个问号,泪水夺眶而出。一时间“泪崩,向英雄致敬”“刻画得太细腻了”“眼泪停不下来”等弹幕铺满屏幕,代表了不少观众对这段故事的真实感受。

  “名字能上战斗日志的,都是英雄。文书想表现好,但他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于是他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但打了个问号。”《能文能武李延年》的导演毛卫宁说。

  借由一本战斗日志和一名文书的成长,观众看到了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惧牺牲、英勇作战的真实面貌。在《功勋》中,人物形象、家国情怀就是这样寓于细节之中,赋予了剧集足以打动人心的真实情感力量。

  对于细节真实性的塑造,《功勋》剧组也是不遗余力。《能文能武李延年》剧组在中朝边境附近几乎复刻了一场真实的战斗,动用了300多支道具枪械,战争戏是真实爆炸,演员需要穿戴防火服;主演王雷反复观看李延年的采访视频,模仿他的河北昌黎口音,对一场重要的独白戏进行了上百次练习。《无名英雄于敏》中出现的每一个公式和术语都经过专家把关。《申纪兰的提案》的布景几乎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初西沟村的样貌,黄泥墙、黄土路、烟熏火烤的石头外墙、露着斑驳杂草的建筑外立面等,都展现着那个年代的艰苦……

  郑晓龙说,在创作时主创团队都在力求描摹好每位功勋人物所处的时代,是时势造就了他们人生的光辉。《申纪兰的提案》单元中,主创选择了申纪兰18岁刚嫁入西沟村时的事迹来塑造这个人物。当时还是1947年,村里的男丁大都上了战场或参与了民兵组织,因而女人走出家门进行劳作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当时同等条件下女性劳动所得的工分却低于男性,这就激发了申纪兰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提案。

  创新视听语言、播出形式,尊重艺术创作规律

  当众多观众已经习惯追剧时用播放软件自动跳过片头片尾,《功勋》的片头却被他们称为“舍不得跳过的王炸”。在时长1分30秒的片头中,身着剧中服装的演员从远处向观众走来,过程中容貌慢慢变老,最终成为功勋人物的本人模样。从青年变成老年,从演员变成“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将演员与功勋人物建立联系,颇具巧思,备受好评。

  “当下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是在视频时代成长起来的,只有视听语言足够细致和新颖,才能满足他们对电视剧制作的更高要求。”郑晓龙说。

  从2019年10月《功勋》这一项目开始筹划到前段时间上星播出,《功勋》的主创团队为之工作了近两年时间。他们不急于紧跟热点追求快速播出,而是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对项目进行精雕细琢。

  据毛卫宁介绍,李延年单元6集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整整拍摄了30天29夜,小到一个水壶上的弹孔、各种枪械子弹的型号、标识,都要真实。“为了真实还原战场环境,后期剪辑时,光是音轨就有200多个,远处整顿训练的声音、近处战略讨论的声音、迫击炮发射的声音仔细听都能听出来,可以说已经达到电影级制作水准。”

  《功勋》“单元剧+短剧”的播出形式也让许多观众耳目一新。《功勋》共分8个单元,每单元6集,8个单元各有特色又和谐统一。梁君健认为,相较于传统的长篇电视剧,单元剧叙事集中,让观众在较短时间内看完一个单元,获得轻松“刷剧”的体验,电视剧的口碑效应也在短期内聚集,符合当下观众观影习惯和传播规律。同时,6集的篇幅其实大约相当于2至3部电影的时长,这让电视剧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制作资源,在视听语言的精致程度上向电影看齐。“对于创作者来说,‘单元剧’无形中在各主创团队间形成比学赶超的竞赛意识,激发团队创作热情和潜力。”王雷有感而发。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作者投身到主旋律影视剧的创作中,为主旋律创作带来了强大的有生力量,今年《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等三部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电视剧相继涌现就是明证。市场的正向反应也促进了主流价值与主流观众之间越加密切的匹配度,使得主旋律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实主旋律作品同其他题材一样,都要将“让观众满意”作为其创作的出发点,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主旋律电视剧出现在荧屏,让主旋律成为电视观众主动的收视选择。(记者蔡馨逸、杨皓、张玉栋)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805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