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 24 07:54:4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中国工业摇篮”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工厂”

字体:

  图为芭蕾舞剧《花木兰》、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话剧《祖传秘方》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供图)

  “又见大唐”“又见红山”“唐宋八大家”等现象级文化展览不断;精品剧目频现舞台,多个原创剧目列入国家精品工程,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在海外讲述“中国故事”大放异彩……

  这是辽宁,一个被誉为“新中国工业摇篮”的工业基地,近年来上交的一份骄人文化成绩单。记者近日走访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芭蕾舞团、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等多家“文化工厂”,探访辽宁的文化密码。

  从文物展陈到文化传播“让文物活起来”

  古琴、书法、绘画、唐三彩……以往仅在历史教科书里见过名字的展品,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上一一呈现。如微风吹过历史的纱帘,传承千年的文物让观众看到了生动真实、立体可感的大唐。

  一位带着四岁男孩的母亲从广东到沈阳旅行,看到电视里宣传“又见大唐”展览,临时改变行程,放弃景区参观,带孩子来一览千年前盛唐的绝代风华;两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史专业学生,在日本休假时听说中国辽宁正在举办“又见大唐”展览,特意买机票来到辽宁省博物馆,领略这个文明古国的文化艺术巅峰……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2020年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后,引起文博界和公众广泛关注。参观者来自四面八方,汇集在东北,共赴这场文化艺术的盛宴,站在当下,回望历史。

  展厅内,由刻有唐宋诗词的玻璃牌组成的“诗词林”,成为观众喜爱的拍照打卡地。展厅门口的表演区域,上演着和“唐宋八大家”相关的情景剧——《何谓唐宋八大家》介绍了历史上唐宋八大家的由来;《苏门教子》再现了苏洵教育苏轼、苏辙求学上进的故事……

  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以文化传播的视角,策划了“又见大唐”“又见红山”“唐宋八大家”等系列展览。以丰富的解读链接观众对文物的欣赏、理解和期待,创新性讲好文物故事,形成了“观众喜欢、专家认可、媒体轰动”的文化现象。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从“又见大唐”现象到“唐宋八大家”现象,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从以文物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从办文物展到办文化展的策展思路转变。

  “以往我们办展览大多是从艺术史的角度去梳理和整合馆藏书法、绘画作品和器物的。而‘唐宋八大家’展览同样是展出文物,但是从全新的角度切入,既让观众对‘唐宋八大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的体悟,同时也让更多人爱上辽宁省博物馆的国宝。”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这样介绍“唐宋八大家”展览。

  王筱雯说,“一次好的展览就是要让文物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一座好的博物馆就是为社会打造以史为鉴的文化殿堂。”

  “又见大唐”展览唤起了观众的盛世情结,“又见红山”展览让观众看到了辽宁在中华文化谱系中的位置与价值,“唐宋八大家”展览则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高峰。

  “这些展览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展出的‘明星展品’多,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故事讲得多。”王筱雯说。

  为了将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更好地传达给观众,辽宁省博物馆策展团队在对文物的解读上颇下了一番功夫。辽宁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是王羲之等七人十帖的唐摹书法精品。董宝厚说,过去我们只关注了《万岁通天帖》唯美的晋人书风,但这些书法作品讲的是什么内容,可能被很多人忽略了。

  董宝厚说,通过释读,观众了解了王羲之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对姨母去世的牵挂……鲜活的故事内容引导着观众重新认识这些书法经典。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方式。

  在《簪花仕女图》展出时,策展团队抓住唐代女性眉毛这一细节,总结出唐代289年历史中不同女性、不同时期的眉毛样式。观众通过了解唐代的女性妆容,可以感受到这一时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此种社会风尚背后的大唐盛世。

  “博物馆要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才会有人愿意走进来。”董宝厚说,我们光研究文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研究的内涵表达出来,让公众看懂。策展就是一个讲好故事的过程,让观众看完展览之后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原创舞台艺术精品“叫好又叫座”

  满溢着小街坊民俗、市井味道的话剧《祖传秘方》,将中国经典英雄故事与西方经典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芭蕾舞剧《花木兰》,在海外演出市场全线飘红的杂技剧目《天幻——太阳鸟》……近年来,辽宁多家艺术院团打造出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原创剧目。

  话剧《祖传秘方》编排以来已演出近百场,曾作为“中马经济贸易交流日”活动内容,受邀在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演出;芭蕾舞剧《花木兰》2018年上演后,在沈阳中华剧场连续驻场演出20场,场场上座率达到90%以上,创造了中国芭蕾舞剧目演出历史的奇迹;今年7月,由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舞团联合创排的大型原创舞剧《铁人》先后在沈阳和北京举行公演,得到业内专家和观众一致赞誉,好评如潮……

  如何打造出一大批在全国“叫好又叫座”的原创剧目?

  “排演一个,准备下一个。”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说,唯有剧情撞开观众的心扉时,观众才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经常会有观众在演出结束后,特意跑到后台来找我,感谢我们带来一部充满凝聚力和正能量的好戏。”

  话剧《祖传秘方》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近年来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人民群众以及义勇军战士的抗日斗争为背景,以卜振堂等人围绕正德堂祖传秘方的传承为核心,吟唱了一曲沈阳人民坚持民族气节、保护文化遗产、反抗侵略者淫威的长歌大调。该剧自首演以来,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多个城市进行了巡演,斩获了第四届中国话剧表演“学院奖”、第二十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集体奖等多项殊荣。

  佟春光说,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是一支具有延安鲁艺光荣传统的文艺队伍,始终坚持着精益求精的艺术创作态度,力求将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传递给广大观众。

  “在排演时除了主要演员,其他很多演员往往要同时上几部戏,舞美队同时为几部戏做准备,每个人都忙得马不停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蔡菊辉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逐渐树立起来,因为对绝大多数演员来说,舞台有吸引力,而商业演出和惠民演出场次的增加,让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多演出,多收益,这对他们是另一种鼓励。

  跨界融合,让辽宁的文化创作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让辽宁的文艺作品一次次惊艳亮相。

  舞台上,她是高贵优雅的“白天鹅”,是手持利刃的花木兰,也是英勇就义的抗联女战士。

  《阿里郎》旋律响起,两方木质曲辕犁在舞台缓缓划过。几位姑娘身着朝鲜族高筒裙,立起足尖缓缓向前,弯下柔软腰肢,将种子撒向大地。画风一转,她们换上土灰色东北抗联军装,扛着大步枪,在激昂的音乐中,奋战在白山黑水间……

  这是辽宁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片段。

  在《二泉映月》中融入中国舞、古典舞,在《八女投江》融入东北秧歌元素,在《花木兰》中融入中国武术的棍舞……尝试用芭蕾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对芭蕾技法进行中国化改造,融入中国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不断探索建立中国学派的芭蕾艺术道路,是多年来辽宁芭蕾舞团进行原创剧目的追求。

  近年来,辽宁芭蕾舞团先后创作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嘎达梅林》《孔雀胆》《二泉映月》《末代皇帝》《辽河·摇篮曲》《八女投江》《花木兰》《铁人》等一批具有历史性、艺术性的“中国风”原创芭蕾舞剧,多次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跨界融合在辽宁文化院团的创作中随处可见。1999年,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杂技团”)推出情景杂技晚会《天幻》。这台斥资800多万元的杂技晚会集杂技、舞蹈、音乐为一体,从舞美、灯光到服装、音乐,沈阳杂技团斥巨资从北京、香港请来国内各领域的一流“高手”,合力打造出一个与传统杂技节目完全不同的杂技晚会,一经推出,即在业界和文化市场引起轰动。原文化部在沈阳召开全国杂技艺术研讨会,推广《天幻》的成功经验,称《天幻》是“现代新杂技”。时任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夏菊花看后表示,《天幻》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国一流!

  随后,沈阳杂技团相继推出“天幻”系列杂技剧《天幻——太阳鸟》《天幻——熊猫寻梦之旅》《天幻——炫彩中国》。

  “天幻”系列杂技剧完全颠覆人们对杂技的认知。在《天幻——太阳鸟》舞台正中间,一块天幕从天而降,木雕太阳鸟在闪烁,猛然间,太阳鸟飞腾出去,在空中不停盘旋。随即女主角“太阳鸟”出现在天幕中为观众表演魔术。眨眼工夫,女主角的服装就来了三次大变样,观众掌声如雷。

  好的作品也受到市场的青睐,迄今,“天幻”系列杂技剧已在国内外演出2000余场。

  沈阳杂技团董事长安宁说,“当下节目更追求多元化和视觉化,舞台、灯光、特效、故事……这些元素缺一不可。接下来,沈阳杂技团将围绕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聚焦抗战题材,创作更多更好的精品。”

  做文化交流“大使”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辽宁以原创舞台艺术精品为引领,探索国际化运作模式,多家艺术院团把芭蕾、杂技等舞台艺术形式和中国民族化元素有机结合,形成原创作品向海外输出。这些舞台艺术精品在海外演出时,外国观众反响特别好,中国文化也在观众的掌声、赞叹声中润物无声地铺展开来。

  21世纪初,西欧。

  一场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著名芭蕾舞演员吕萌心中刻下深深的痕迹。

  那是辽宁芭蕾舞团原创舞剧《末代皇帝》在欧洲巡演。

  那时,扮演少年溥仪的吕萌年仅18岁。演出结束后,他携全体演员谢幕返场时惊讶地发现,全场观众自发站起来,热烈掌声响彻剧场,持续十几分钟后,仍未平息。

  “芭蕾界有一个‘行规’:观众掌声不停,谢幕帘就不能闭上,演员也不能退场。一般的舞剧结束后,谢幕帘拉个两三次,掌声也就停了。那段时间几乎每场《末代皇帝》的谢幕帘,都拉了七八次还拉不上。”这是吕萌心中永远的骄傲。

  辽宁芭蕾舞团通过开展国际巡演、剧目创作跨国合作、选派选手参加国际舞蹈比赛等方式频频亮相国际舞台,备受赞誉。原创的“中国风”芭蕾舞剧《末代皇帝》《二泉映月》《八女投江》《花木兰》等先后在欧美各国演出,每场上座率均达到90%以上。一些剧目成为中宣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点项目。

  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看来,芭蕾舞是世界通用的一种文化语言,也是向海外展现中国文化的有利载体之一。“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选取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可以穿越不同文化的藩篱。”冯双白说。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代表之一,沈阳杂技团成立70年来多次赴70多个国家、600多个城市,演出超8000场,观众超1200万人次,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海外演出越来越多,沈阳杂技团很多剧目的开发都是按照市场订单生产。安宁表示,沈阳杂技团不仅是沈阳的文化名片,更是搭建国际艺术交流的桥梁。“我们会用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精品传递精神力量。”

  疫情之下,全球演出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文化交流并没有因此暂停。疫情发生后,辽宁歌剧院与埃及开罗交响乐团“云合奏”了世界名曲《凯旋进行曲》,获得了海内外音乐人及观众的点赞。在2020年庆祝中埃建交64周年之际,辽宁歌剧院与埃及开罗交响乐团,全球首次运用5G技术进行直播,隔空演出的云交响音乐会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演出观众浏览量近千万人次,此项活动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人才对于专业院团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辽宁的艺术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明星演员队伍,得益于“团校合建”这样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以辽宁芭蕾舞团附属的芭蕾学校为例,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芭蕾学校,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专科芭蕾人才培养基地,在业内素有“芭蕾工厂”之称。舞校毕业生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和国内各大芭蕾舞团,学生在世界各大芭蕾舞比赛中获得160余项银奖以上奖项,为辽宁芭蕾舞团输送了90%以上的演员。

  未来,随着不断脱颖而出的年轻人才、更加开拓的文艺市场、持续创新的艺术精品,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文化之花也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记者陈梦阳、赵洪南)

【纠错】 【责任编辑:张朝华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330112809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