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10点39分,我们共同迎来“大寒”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进入大寒节气,意味着农历新年也快到了。从南至北,大寒节气自古以来都有“食糯、打牙祭”的习俗,就是吃糯米制作的食物。俗话说:“有钱没钱,蒸糕过年”。许多农村地区至今仍然保留着自制糕点迎春过年的老传统,寓意着生活美满,一年高过一年。
当农家的土灶台上再次升腾起了蒸糕的香气,凝聚的是亲情,是团圆,也是传承。创业开糕店的上海崇明小伙陈瑶,尽管是个“80后”,但大家都戏称他“糕叔”。在传统手艺日渐失传的情况下,陈瑶主动接棒,向家中老人学习了大灶蒸糕的技艺,希望通过个人努力传承下去。
传承百年的崇明糕也见证了人们幸福生活的变迁。
忙乎一上午,“糕叔”的崇明糕终于出炉了。大灶蒸糕分量很足,正确的“切糕”方式,崇明当地的“网红”小姐姐姜禄瑶带我们一起去体验。
吃不完的崇明糕切开密封后,可以放在冰箱的冷冻室放很久。想吃的时候拿出来放在热水上蒸上几分钟,又变回软糯可口的口感。会吃的姜禄瑶还为我们解锁了更多的吃糕方法,让这份舌尖上的美味可以回味悠长。
尝遍千滋百味,人间至味是家常。在冬日最冷的时光里,正是这些与食物相伴、与家人相偎、与友邻相依的美好记忆,让我们相信,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抵御冬日的寒冷。天已大寒,岁近年关。前行一步便是春天,终点连着起点,年岁又将一轮。
记者:张梦洁
编辑:王骁、刘在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