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1/ 29 14:39:37
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大棚顶上装光伏 “菌光互补”助“共富”

字体:

  新华社杭州1月29日电 题:大棚顶上装光伏 “菌光互补”助“共富”

  新华社记者林光耀

  春节临近,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上端头村的菇农傅杰、潜淑妃夫妇依然在温暖的香菇大棚里忙个不停,悉心照料他们的“宝贝疙瘩”们,想赶在农历新年前再收一茬香菇。

  在上端头村食用菌光伏农业基地内,一排排大棚甚为壮观:成片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组成一个巨大的蓝色“保护伞”,“伞”下是一排排现代化温控大棚,菌棒架上一茬茬香菇正茁壮成长。阳光通过光伏板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为大棚里的空调供能。这种板上发电、板下种植香菇的“菌光互补”项目,正成为上端头村村民致富的“绿色法宝”。

图为上端头村食用菌光伏农业基地。(受访者供图)

  香菇种植是上端头村的传统产业,当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要致富,种香菇”的说法,村民日常开支、子女教育、建房修屋,主要都是靠香菇种植的收入。但香菇种植对温度要求极高,每年夏日的酷热、冬日的严寒对菇农来说都是一次次考验。

  尤其是夏季,为了给大棚降温,菇农会在菌棚顶上搭建遮阳网,但一遇到台风大雨天气,遮阳网在风吹雨打后常是七零八落。“我们也想过给大棚装上水泥屋顶和空调,但土建和用电费用实在难以承受。”傅杰说。

  几年前,当地政府推广“科技+农业”的新型致富模式。国家电网武义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朱义剑介绍,企业调研发现,在香菇大棚的顶部搭装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既能遮风挡雨,就近为大棚空调设备供电,又避免了光伏发电大量占地的问题,光伏发电上网还能为菇农创收。这一模式也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户的认可。

上端头村武义创新食用菌公司菇棚里,菇农正在检查菌棒刺孔情况。(受访者供图)

  上端头村的食用菌光伏农业基地是浙江首个“菌光互补”项目。电站利用食用菌基地净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大棚顶部,搭装近2万块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年发电量可达5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60吨。

  “插上了‘菌光互补’的翅膀之后,如今上端头村的香菇种植已形成亩产鲜菇100多吨、亩收入超100万元的‘双百’科技项目,成为科技推广新型农业示范园,也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法宝’。”上端头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说。

  “菌光互补”模式,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该模式已带动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武义县以实施“双百共富”香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工程为抓手,研发建立浙江省首条日产2万个香菇菌棒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建成优质香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每年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过10万元。

  如今,傅杰夫妇承包的6个温控大棚,可培育10万多个菌棒。“上板下棚”的智慧农业模式,增强了香菇抗风雪和抗高温的能力,傅杰夫妇2021年收入达40多万元。“香菇7天就能收一茬,感觉天天都在数钱,今年还有计划再增产呢。”钱包鼓了,夫妻俩在村里盖起了小洋楼,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69112831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