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3月25日电 特写:长春战“疫”一瞬
新华社记者段续、赵丹丹、金津秀
疫情突袭,吉林已连续多日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超千例。记者从吉林省卫健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吉林省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已超2万例。
这是一场必须要打赢、也必定能打赢的战役。一幕幕或紧张、或温暖、或感动的瞬间,正载入黑土地的历史。
3月23日,在长春市朝阳区一管控小区内,居民们按照楼栋号依次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 段续 摄
看到“大白”,心里安稳
“大白”已经成了所有人都明白的“专有名词”。在长春市的每一个小区,都闪现着他们的身影,身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浑身雪白,只有眼睛那里留出一条缝。
长春市的一个小区里,住户有16000多人。小区里,“大白”忙碌的身影昼夜不停。一位护士说,“防护服穿上少喝水、多干活,防护服穿脱很麻烦。”
3月的长春,乍暖还寒。某个班次中,一个“大白”想去上厕所,但防护服系得太紧,她求助一位大姐,却还是迟迟未能解开。突然,“大白”哭了——这位“大白”是个年轻姑娘,她眼泪不停地流。
“怎么了?哪里难受?是不是弄疼了?”大姐关切地问。“姐,尿裤子了。”她难为情地说。
大姐劝她回屋休息,暖和暖和。但被拒绝了:“我是从梅河口来的,来之前,我们宣过誓,不能退。”简单换了件衣服,加上了一个成人纸尿裤,“大白”又回到了检测点,一直到结束。
在长春,群众说:看到了“大白”,心里就安稳。
3月15日,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派驻的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受访者供图
与死神的赛跑
3月10日开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90人组成的团队进驻吉林省肝胆病医院。
3月15日的凌晨4时许,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突发胸痛、胸闷、气短,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值班医生凭借经验判断,这很可能是心梗症状。
立即给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加急检测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衰定量标志物等临床指标,迅速开启心电监护……一气呵成。各项结果均显示:极有可能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新冠”“心梗”叠加,形势异常凶险,一个个带着异常信号的数字,让这所隔离医院陷入了更深的压抑。
防护要求高、救治速度要快、操作难度很大……但医疗团队临危不乱。医疗组长郑杨了解情况后,按照操作规程,结合专业判断,立即启动紧急溶栓治疗。
心内科专家周珊珊带队组成医疗小组,护理专家丰小星迅速组建护理小组,在病房里,一场和死神的赛跑迅速展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渐渐地,患者监护显示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胸闷症状开始缓解,各项指标也开始好转。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我们赢了!
长山花园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防疫现场。受访者供图
“一起扛,就是一道墙”
“白菜不是王大爷家的,他们家要的土豆”“常备药按时送到张婶家”……记者拨通韩丽萍的电话时,听筒那边传来她忙碌的声音——刚忙完社区集中核酸检测,她和同事们马不停歇,要挨家挨户把生活物资送到居民家。
韩丽萍是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3月初疫情发生以来,社区未出现一例阳性。
每天早上六点,韩丽萍和同事们开始紧张忙碌的一天:轮流站岗、消杀作业、采购物资、准备核酸检测用品……这样紧凑的工作节奏,从3月8日起,已持续近20天。因为担心自家小区采取管控措施,她们没有回家,吃住在社区办公室。“顾不得想家,每天只想着‘今天也要撑住’。”韩丽萍说。
长山花园社区工作者多是五六岁孩子的“宝妈”,忙的时候她们连和家里通话的时间也没有。“奋战一线,也是在给孩子们树立榜样。”语气中,透着她们不服输的坚毅。夜里,结束一天工作的她们围坐在一起,唠唠家常,只有这时,对家人的挂念才涌上心头。
在工作的间歇,韩丽萍还会用手机记录点滴,有居民为她们加油打气的留言,有和志愿者互动的有爱画面。“一起扛,就是一道墙。”韩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