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2 09/ 09 00:37:00
来源:新华网

做好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

字体: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题:做好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

  新华社记者高蕾、董博婷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民政领域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历史性变化,同时也展现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共中央宣传部8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

  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兜底一批’的任务。”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兜底脱贫。同时,民政部门不断健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低保扩围政策,对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巩固拓展了兜底保障的成果,有力有序衔接了乡村振兴战略。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至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集中和分散养育的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77.9%和83.1%。

  “这十年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2.04万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低保资金和其他救助资金都能及时足额发放。”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说。

  十年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民政部门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近2000万残疾人。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李保俊表示,民政部门将持续完善制度、强化服务、提升水平,为特殊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迈向共同富裕提供更为有力支撑。

  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十年来,我国持续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当前,我国村(居)委会主任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46.4%和82.6%。我国还不断完善社区工作者保障激励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立岗位薪酬制度并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健全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

  “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成为新时代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底色。”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

  十年来,我国社区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和79.5%。抽样调查显示,群众满意度达87.6%。

  “这十年,是社会组织发展最快的十年。”詹成付介绍,目前,我国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已达90万个,比2012年增长1.7倍。729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和69699家地方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实行“应脱尽脱”,一大批老百姓直接参与的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此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目前,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达73.7万人,比2012年增长近9倍;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注册志愿者已达2.2亿人。

  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

  十年来,我国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助力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詹成付介绍,当前,民政部门全面取消婚姻登记收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促进家庭和谐美满;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出台相关条例,统筹推进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向社会提供地名公共服务。

  养老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十年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2倍。同时,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出台,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渐形成。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截至目前,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的88.9%。家庭养老床位、关爱巡访、时间银行、老年餐桌等新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中能够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安享幸福晚年。”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说。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然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8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