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9月25日电(记者壮锦)9月18日上午9点,在广州市人民南路麦子烘焙店二楼的操作间里,挤进了8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一个身着白色厨师服,头戴发套,架着蓝眼镜的小个子男生对他们大声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宪勤(化名),我是面包工,在这里工作了8年。”
看到这段视频时,宪勤的姑姑曾慕贤欣喜得哭了。她知道侄儿几乎听不到他自己在说什么。27岁的宪勤患有先天的严重听力障碍,与人交流时,曾经只能简单的点头或摇头。通过在“烘焙DIY”体验课教别人做点心,宪勤逐渐开口说话了。
宪勤(前右二)手把手教小学生做曲奇饼干。新华社记者 壮锦 摄
勤学苦练当师傅
2013年,职业中学毕业的宪勤在监护人曾慕贤的陪同下,来到麦子烘焙店找工作。由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创办的麦子烘焙店,当年向残障人士提供8个工作岗位。
广东慧灵智障人士扶助机构副总干事卢卫霞说,麦子烘焙的宗旨是“支持残障人士有一个平等就业的机会,有一个连接、融入社会的渠道”。
宪勤的父亲又聋又哑,母亲也离开了这个家。对曾慕贤来说,侄儿能有个工作就谢天谢地了。她没想到的是,烘焙让宪勤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在烘焙上,宪勤有天赋,也肯下功夫。师傅张龙艳说,宪勤会认真地看她怎么揉面、做花,然后就自己一遍遍地学着做。宪勤说:“我会认真看订单,记在心里。每件事都要做好一点,饼干做不好,就烤不出来,烤出来也不好吃。”
只学了一年,宪勤就成为专门做面点造型的正式员工,第一次领到工资。目前,他是麦子烘焙店的所有残障员工中,唯一一个可以掌握所有烘焙技艺的师傅。
“冷”外表下有颗温暖的心
听不清声音的宪勤曾经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刚来烘焙店时,他基本上不说话,也不跟人交往,工作交接时就看字条。
在“冷”外表下,宪勤其实有一颗温暖的心。有一次,麦子烘焙店的全体员工外出吃年饭。张龙艳回来时晕车呕吐,别的人没注意到,只有宪勤默默扶她坐下,又跑到二楼,找到她的水杯,倒了热水让她喝下。
为了帮助宪勤与人多沟通,卢卫霞安排店长陈恩平专门陪他聊天,让他学说普通话,克服心理障碍。陈恩平发现宪勤下班后,会盯着手机看,就问他看什么?宪勤把手机递了过去,原来是在看小说。
“我让他边听边看,这样就可以知道字的读音了。”陈恩平说。每当宪勤学会说新的字,他就会戴上助听器,来说给陈恩平听。每天他们要是不聊上几句,宪勤就不下班。
有一天,宪勤几次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陈恩平说两个字:“麦子”。当终于弄清楚宪勤是想说清楚“麦子烘焙”这个店名时,陈恩平很开心,“这是对我们的认同!”
一次次耐心地陪伴,终于让宪勤有了变化。有一次,卢卫霞告诉宪勤给他发了奖金。他回复说:“好的,我会努力。”最让卢卫霞惊喜的是,宪勤在这句话的结尾发了一个“龇着牙笑”的表情,“宪勤会发表情喔,铁树终于开花了,好开心。”
迎接开口说话新挑战
看他有了进步,卢卫霞便给宪勤布置了一个特殊任务——到“烘焙DIY”课教别人做面包。麦子烘焙店开办“烘焙DIY”体验课,就是想让残障员工多跟普通人交往,更好地融入社会。
刚开始,宪勤只会自顾自地把面包做出来给来上课的孩子们看,渐渐地,他可以介绍自己了。说得越多,他就越自信,现在他可以独当一面,带领其他残障员工上烘焙课了。宪勤说:“我会慢慢教,亲自做给他们看。”
孩子们一起拍面团时,声音大得就像“三四台挖掘机在拆楼”,但宪勤丝毫不受干扰。如果孩子们做饼干时没做成他要求的形状,他会小声自言自语地说“不行,不行”。接着,宪勤会把不合格的饼干铲掉,再递给他们一块面团,重新教一遍,“这里要大力一点”,直到每个孩子都做出合格产品才罢手。
初二学生吕佳蒽在宪勤的指导下,第一次做出了漂亮、可口的曲奇饼干,“我觉得他好厉害!”
麦子烘焙店的“烘焙DIY”课一般周末开班,近10年来累计举行了约400场,3000多个家庭在这里体验了与残障人一同劳动。光是宪勤教过的孩子就有1000多个。
曾慕贤说,“宪勤懂事,也关心他人。我真希望他能找个女朋友。”
据卢卫霞介绍,慧灵在全国43个城市服务了2000余名残障人士,其中以心智障碍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