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在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落下帷幕的同时,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各个奖项得主也揭开神秘面纱。
从本届金鸡奖提名和获奖影片看,中国电影发展正在呈现主旋律电影持续创新不断开新局、现实题材电影更加聚焦普通人、国内电影制作日益迈向工业化三大趋势。
主旋律电影持续“高歌猛进”
延续前几年的良好势头,今年以来主旋律电影依旧发展迅猛。《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居今年已公映电影的榜首,《万里归途》《狙击手》等影片票房表现同样抢眼。
《长津湖》在本届金鸡奖上斩获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我们克服困难完成影片拍摄制作,就是为了打造一部经典之作,用电影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长津湖》总制片人于冬说。
图为电影《长津湖》海报。
不断改革创新的主旋律电影受到市场热捧并非偶然。早在2009年《建国大业》就一举斩获4.2亿元票房收入,约占年度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的6.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观看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也就是业内一般所说的‘新主流电影’。”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教授认为,从《建国大业》到《长津湖》,市场对于“新主流电影”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进一步刺激了电影供给侧的产出。
“近十年来,众多优秀的中国电影导演潜力创作,扎根人民,推出了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作品。这其中既有知名导演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也有青年导演坚持守正创新,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杨烨说。
现实题材电影用小视角讲好“人生大事”
“人生,除死,无大事”。今年6月,《人生大事》正式公映后,这句台词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一场关乎“生与死”的讨论。本届金鸡奖上,包括《人生大事》《奇迹·笨小孩》《穿过寒冬拥抱你》在内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获得提名,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涌入公众视野。
这是公众对于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一种自我认同。“所有人都会遇到生与死的抉择,但要坚信万般挫折之后是万里晴空。”一位影评人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是无数个小人物的映射,当观众将电影中普通人代入到自己身上,受到启发或者鼓舞,这样的影片就成功了。
图为电影《人生大事》海报。
贴近百姓生活,也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柴米油盐酱醋茶,电影创作者聚焦百姓的衣食住行,让大家感受到艺术和生活的高度重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导演李少红说,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善于以小见大来描摹人生大事,让艺术更加“接地气”。
各路资本近年来对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也钟爱有加。在电影节期间举办的金鸡电影创投大会上,来自全国1688个创意项目中,剧情和现实题材电影占比最高,越来越多的青年电影人将目光投向了“最普通又不普通”的群体身上。
“‘小人物、真英雄、大情怀、正能量’是我们的内容价值观,我们期待和更多青年电影人携手共进,用创新科技锻造艺术表现形式,用年轻人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一位影业投资人说。
国内电影制作日益迈向工业化
“国内电影制作水平越来越精良,‘五毛钱特效’在公映电影中已经很难再见到了。”一位电影人在本届金鸡奖上说,如今国产电影在制作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
从本届金鸡奖提名情况看,无论是《长津湖》《狙击手》等战争电影所呈现的宏大场面,还是《独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等科幻电影所刻画的浩瀚宇宙,无不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
“这些年不少影视制作人才从海外归国,和国内优秀制作人才一道,成为本土影视制作的中坚力量。”曾参与《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等电影制作的导演管虎说,这为国内电影制作水平持续向好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1月10日,青年电影人与投资人在金鸡电影创投大会上交流电影创意。新华社记者颜之宏摄
一些数字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国内电影制作迈向工业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事业群总裁杨向华告诉记者,该公司开发的“影视制片管理系统”已被用于片场通告、场记管理等流程中。
“国内电影工业化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理念和工具问题。”杨向华说,电影行业可以在项目预算工具、制片管理工具和后期制作数字化协同工具上再下功夫,以技术创新为我国电影工业化进程提供持久动能。
记者:康淼、颜之宏、吴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