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2023春运,勃勃生机中铺展温暖祥和画卷
新华社记者
1月7日,2023年春运拉开大幕。这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我们迎来的第一个春运。
行走路上,时光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团圆的期盼。春运首日,新华社记者带你直击一线,一起开启2023年春运。
回升的客流里,是悄然回归的暖意
7日清晨5点34分,G6701次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12站台,这是2023年春运北京地区开行的首趟列车。
1月7日,在北京西站,G1579次列车的乘务员在发车前帮旅客拿行李。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5号车厢里的一幅海报上,一张张图片浓缩了2022年的发展变化,让人百感交集。许愿墙上是满满的旅客留言,一名叫程浩的旅客写道:“2023年,赶上燕来,见证花开,我要约上亲朋好友,坐上高铁,一起逛遍祖国大好河山!”。
1月7日,旅客行走在北京西站内。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到2月15日结束,共40天。分析显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跨区域人员流动加速释放,春运客流将从低位运行转向快速恢复。
1月7日,旅客在苏州站进站乘车。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在升腾的烟火气中,在对新年美好的期盼里,祖国大地上,一幅热热闹闹、忙中有序的画卷正在铺展。
1月7日,旅客在广州南站候车厅排队检票。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祖国西北角,乌鲁木齐站装点一新,喜庆的窗花、大红的灯笼和中国结为踏上旅程的人们带来暖意;西南山区,复兴号“绿巨人”在新成昆铁路上飞驰,彝族列车长阿衣布卡带来“库史木撒”(新年好)的问候,让车厢内欢声笑语;华南暖冬里,高铁枢纽大站广州南站,人潮涌动的火热场面再次重现,旅客手上拎着大包小包,洋溢着回家的喜悦……
“初步分析研判,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说。
1月6日晚,贵阳北动车运用所的工作人员在清洗动车组列车。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走进交通运输部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监控大屏上一张张数据图、实景图实时监测全国各地高速公路网情况。京港澳高速、沪昆高速等全国主要干道车辆通行顺畅。
走进民航局空管局运行大厅,在全国民航流量管理系统屏幕上,不少区域的亮点已经连接成片。一个点就是一个航班,民航空管系统预计当天保障航班11355架次。
1月7日,旅客和乘务人员在上海虹桥站站台的兔年展板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忙中有序,背后是无数“春运人”的默默付出。在上海公路客运“南大门”上海交运巴士长途南站,记者看到,出行客流明显增加。
“今年的客流去程高峰预计在1月13日至20日。目前,车站在人员组织、运力调整、设施设备等各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该站站长苗培成说。
1月7日,在湖北武汉站,乘务员在列车上挂新年灯笼。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在铁路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武汉东站这四个武汉大型枢纽客运站,车站工作人员在做好旅客运输服务的同时,提醒旅客规范佩戴口罩,减少聚集,保持安全距离。
徐成光表示,考虑到当前疫情流行尚未结束,一些地方还处于疫情流行高峰期,倡导大家根据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出行计划。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乡过年的旅客,要加强自身防护,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带症状出行。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负责人表示,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认真落实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同时统筹用好2022年开通的新线、新站资源,以及新投用的复兴号动车组等先进装备,增强路网整体功能,提升客运能力。
升级的服务中,是温馨出行的点滴
7日,成都南站,人头攒动。
在旅客自动检票机前,54岁的陈红喜带着孙子在等候开往老家米易的列车。“现在乘车太方便了,在手机上购买车票,只需要刷身份证就能通过闸机,登车前还有智能提醒。”
“今年春运,候车提醒更加智能化。我们通过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直接针对相应的检票口进行广播,避免了过去多个广播同时播放对旅客候车体验造成的影响。”成都南站党总支书记虞同忠说。
时代变迁中,科技的力量悄然融入春运服务全过程。
1月7日,旅客在新疆乌鲁木齐站检票乘车。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全国多地,铁路售票、过闸、认证等多环节的数据,无缝接入到各大火车站中控室,通过大数据计算,让旅客享受到“智能值守”的便捷服务。
站内,互联网信号无死角覆盖、新风系统、暖心服务区、疫情防控智能药箱……新技术的应用让越来越多的旅客在出行中感受到更精细、更贴心的服务。
1月7日,在天津西站,工作人员迎接旅客上车。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走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新升级的综合服务柜台集问讯、爱心服务、行李打包等功能为一体,迎来首批春运旅客。
1月7日,徐州东站工作人员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新华社记者 毛俊 摄
柜台旁,几位身披彩色绶带的“流动问讯特色服务岗”工作人员在为旅客提供咨询引导服务。她们每个人都随身配备了一个“爱心腰包”,里面有针线、口罩、创可贴、风油精、藿香正气液等物品,以备旅客不时之需。
1月7日,旅客在西安站候车大厅服务台咨询。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在西安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老物件里的春运记忆”主题展7日正式启幕。
“老物件暖回忆,新时代庆新春。”西安车站站名牌、拨号盘式电话机、检票钳、老式工作服、站台票、列车时刻表……驻足在展示柜前,旅客赵先生心里温情涌动:“看到老站台票,让我回想起大学毕业那年,我们大伙买了七、八张站台票送一个同学回家,到现在还记得站台上我们相拥而别的那个夜晚。”
服务持续升级,不断方便旅客出行。
春运期间,东方航空通过与国铁集团深入合作,推出新一代“空铁联运”产品。新产品上线拉萨、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多个站点,旅客通过“航空+铁路”的方式可经46个枢纽城市、73个火车站进行中转,通达695个火车站,实现航空段与1209个铁路段的双向衔接,实现全国32个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全覆盖。
1月7日,在福建福州汽车北站,旅客准备登车。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春运首日,山东交运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内人流不息。
“不少人3年来第一次回老家过年。我们推出了‘齐鲁出行’定制客运网络平台,方便大家出行。”该站站长刘群介绍,平台首批上线东营、临沂、成武等定制线路20余条,沿途设置乘车点20余个,部分线路多达40个。旅客可根据个人需求就近选择地点、时间,方便快捷,真正实现了“便捷出行、舒适出行、安全出行”。
飞驰的行程里,是时光沉淀的年味
7日午后的暖阳里,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一列沿着中老铁路跨境而来的货物列车缓缓停靠,来自泰国的榴莲、龙眼等新鲜水果抵达昆明。
“不久后这些水果就会销往全国各地,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广西东协通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海燕说。
一路向北,中欧班列送来别样年味儿。在郑州圃田车站,一列列中欧班列化身“年货班列”,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牛奶、巧克力、红酒等商品运回,为国民餐桌增添几分国际范儿。
1月7日,旅客在郑州东站候车大厅内等候。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圃田车站站长郜飞告诉记者,今年春运期间,暂停3年的生鲜类商品有望重启运输,更好满足大众个性化品质生活需求。同时,香菇、山药、辣酱等美食也将通过中欧班列运出去,让全球共享中国年味儿。
春运,恰似一个时代的窗口。飞驰的车窗外,有神州沃野蒸蒸日上,有百姓生活岁岁变迁。
1月7日,在安徽合肥南站内,合肥铁路公安处民警张婷(右)、王子棋(中)给一名旅客送上免费姜茶。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7日,北京清河站,来自上海的庞先生正在为雪板办理托运,准备去崇礼尽享冰雪之乐。“冬奥之后,大家的滑雪热情不减。春节选择到滑雪场‘打卡’,又健康又应景。”他说。
随着春运正式启幕,京张高铁开往崇礼、太子城方向的D6715次列车迎来北京冬奥会后首个滑雪季。“近期,这趟高人气‘滑雪专列’平均上座率高达95%。”清河站站长王小勇说。
在东北,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内,年过六旬的刘桂芳带着孙女正等待登机前往海南岛。“冬天海南天气暖和,气候宜人,打算过完年再回来。”她说。
有报告显示,今年春运期间,热门旅游目的地向广州、三亚、西双版纳等暖冬城市“南迁”。各航空公司加大运力投放,南方航空在海南市场安排加班超800班;东方航空投优投精运力,新增海南航线、云南省内航线等热门旅游航线。
1月7日,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旅客排队等待安全检查。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2023年春运,在回归的烟火气中开始,也开启了许多人新一年的记忆和期盼。新的一年,必将更加充满活力。(记者樊曦、叶昊鸣、周圆、谢佼)
视频记者:王洪流、房宽、郭良川、黎多江、王修楠、王普、张梦洁、岑志连、狄春、张彩霞、韩佳诺、杨静、沙青、章林、吴斯洋、刘勤兵、张智敏、徐伟、薛宁婧、潘志伟、侯文坤、吴涛、王瑞平
海报设计:潘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