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3/ 03 14:40:15
来源:新华社

新华视点丨雷锋在鞍钢的423天

字体:

  18岁到20岁,正是青春洋溢、蓬勃向上的年龄。雷锋正是在这样的年龄来到鞍钢,当了一名工人。年轻的雷锋在鞍钢这个大熔炉里非常活跃,会打腰鼓、爱写诗,钻研业务、甘当一颗螺丝钉。让我们走进工人雷锋,看他如何在鞍钢这个大熔炉里完成人生蜕变、精神升华、人格成熟。

  鞍钢股份炼焦总厂,五炼焦作业区,熄焦产生的水汽四处弥漫。这个春天,距离雷锋踏上这片土地已经过去了60多年。今年83岁的易秀珍是雷锋的同乡,也是工友。在她家十几平方米的书房里,随处可见关于雷锋的书籍和照片。虽然已经时隔60多年,但是回忆起当年和雷锋一起从湖南老家来到辽宁鞍山的情景,易秀珍仍然觉得历历在目。

  易秀珍介绍,因为到鞍钢当工人,才有了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1958年11月,18岁的雷锋从湖南望城奔赴鞍钢,支援祖国钢铁工业建设。在鞍钢工人登记表上,他将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寓意到鞍钢“打冲锋、当先锋”。

  年轻的雷锋是爱美的,是时尚的。一张张照片传递出60年前的生活信息。那段艰难、快乐、单纯的青春时光逐渐清晰起来。

  鞍钢是雷锋唯一工作过的工业企业。1958年的鞍钢,有职工10万多人。雷锋在这里深切感受到了工人阶级处处为国家、为集体着想的大公无私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领悟到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雷锋所住的鞍钢职工8宿舍72号房间,寝室卫生几乎被他承包;工友住院,他连续7天去照料;工友家中遇到困难,他资助了全月工资;大雨的夜晚,他送迷路的老大娘找到亲属;遇到丢钱包的老人,他就倾囊相助。

  1958年的鞍钢,是国内现代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现代大工业24小时的作业环境,每个工厂、车间,每个工种、每名职工,都是这台机器上大大小小的零件和螺丝钉,缺少了谁机器也开动不起来。这让雷锋找到了挥洒青春、报效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宽广舞台。

  1958年的鞍钢,全国劳模辈出。炼铁厂工人孟泰艰苦创业爱厂如家,是那时誉满全国的英雄;机修厂工人王崇伦研制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四年的任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雷锋在鞍钢聆听了他们的事迹后表示,也要做他们那样的人。

  鞍钢各级党组织开展的思想教育、政治培训、文化熏陶,让雷锋的思想迅速进步和成熟,为他扣好了理想信念的“第一粒扣子”。1959年8月到11月,雷锋先后5次向厂党总支书记和身边工友,表达了入党的强烈愿望。1959年11月15日,雷锋向鞍钢弓长岭焦化厂党组织提交了在鞍钢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我要永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为党的崇高事业奋斗到底!

  在鞍钢,雷锋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还荣获了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从1958年11月12日到1960年1月8日,雷锋在鞍钢的423天,是鞍钢这座火热的大熔炉,锻造了雷锋坚定的信念、炽热的忠诚、钢铁的意志、崇高的境界,为他从鞍钢走进绿色军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奠定了基础。


  制片人:李杰

  编导:刘瑞娟

  记者:王炳坤、姜兆臣、李宇佳

  配音:李宗胤

  统筹:王健、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鞍钢集团党委宣传部协助拍摄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1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