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3/ 23 07:20:46
来源:人民日报

节约水 用好水

字体:

  原标题:多措并举推进节水控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节约水 用好水(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节水既是节约资源,也是保护环境。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2023年“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同步启动。日前,记者来到宁夏银川、河北邢台、贵州遵义,探访缺水地区如何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打开厨房的水龙头,清冽的水哗啦啦流出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二村,村民高发祥捧着水,痛快喝上两口。“水压大,水质清,直接喝也美得很。”高发祥说。

  宁夏银川——

  精细调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滨河家园二村离黄河不到一公里,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地农村只能靠分散的小型扬水工程供水,不光自来水水压不稳、水质较差,还时常断水,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

  去年12月,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工程将原先沿黄河分散的小型扬水工程整合为集中扬水工程,并建成统一的供配水体系。至此,一渠黄河水被扬高送远,不仅让月牙湖乡等地的近11万人吃上好水,还将解决黄河东部近36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每年节约用水2800万立方米。

  在位于中线供水工程渠首的黄沙古渡泵站,灌溉管理平台的大屏幕滚动着流量、流速、管道压力等各种参数。“银川水资源极度短缺,跨流域集中调水十分重要。”中线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组副组长杨绍军说。

  鼠标轻点,渠道上的闸门开始缓缓打开。黄河水被抽入水泵,送到39米高的蓄水池中,随后流向十几公里之外的农田。“集中调水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关键就在于调水的精准度。”杨绍军说,整个中线供水工程超43公里长的输水管线,共设置了32处监控中心、2000多个监测点位,“通过智能管理平台,渠道上所有的泵站、水闸都能实现自动调节”。

  从“人控”到“数控”,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加入,水资源调配正变得更加精细、快捷。

  “水网联上互联网,灌溉就能更高效、更合理。从黄沙古渡泵站开始,沿途的各个渠道、支渠、蓄水池都是一张网管理,让水资源调配更加科学精准。”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调度中心副主任吴晓峰说,“通过远程数字化网络调度,整个渠系、调蓄水池都可以实现水量互补,旱能灌、涝能排。”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2年的0.572。今年水利部将围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河北邢台——

  统筹多种水源,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5000余亩小麦全部采用浅埋滴灌方式进行灌溉,与传统灌溉相比,可节约用水四成。”谈到节水灌溉的好处,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沃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立欣露出笑容。

  “宁晋县年人均水资源量约57立方米,仅为全国年人均水资源量的2.7%。”宁晋县水务局副局长李振合说,为向节水农业转型,宁晋县推广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水肥一体化和旱作雨养等项目39个。

  地下水超采治理,拧紧农业水龙头是关键。河北通过大力发展滴灌、浅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用水效率,稳定耕地季节性休耕规模,扩大旱作雨养种植面积等措施,大力推进农业节水。

  邢台发展适水农业,累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256.44万亩。超采区节水作物种植实现全覆盖,河渠灌溉和井渠双灌面积达到233万亩,占该市耕地面积的25.3%。

  在充分利用当地水、加大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的基础上,华北地区想方设法从外流域调水,增加水源供给。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邢台市七里河退水闸口,南水北调主河道的水以3立方米/秒的速度涌入七里河。

  “自2015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邢台供水22.85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12.25亿立方米。这一举措有效提高了受水区域地下水回补能力,实现浅层地下水总体采补平衡。”邢台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管理与节约用水科科长孙自魁说。

  为推进河渠生态补水,邢台统筹利用引江水、水库水、外域水等多种水源,实现21条河道、144条渠道、271处坑塘全部有水,形成有水河(渠)2011公里。

  2018年以来,华北地区通过引江、引黄等外流域调水向治理区供水330亿立方米,其中253亿立方米用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源置换;77亿立方米用于河湖生态补水。统筹当地水、外调水、再生水,在永定河、潮白河、白洋淀等48条河湖持续开展常态化补水和夏季集中补水,累计补水240亿立方米。据监测分析,补水河流入渗地下的水量累计超过100亿立方米,促进了地下水回补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今年,水利部将在重点区域探索实施深层地下水回补,持续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全面推进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西辽河流域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贵州遵义——

  完善工程建设,提升供水能力

  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难以想象,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遵义,吃水一度会成为难题。

  “没吃上自来水前,我们村就指望着马家沟水库,但水库库容不大,仅有1万立方米。夏天太阳一大,水库就会见底。”前些年,在遵义市汇川区山盆镇丁村村,村民朱德林没少为水发愁。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工程性缺水严重,加之群众居住分散,人高水低的矛盾更为突出。2013年起,贵州开展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利用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建在建水库工程2700余座、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1万余处,全面提升了水安全保障能力。

  去年10月,耗资87万元、历时半年的丁村村农村供水工程正式竣工,村里家家户户通上水管、安上水表,一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水。

  “目前丁村村农村供水工程覆盖全村11个村民组600户2500余人用水,不但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种植养殖产业也能顺利开展。”汇川区农水服务中心主任蒋利梅说,丁村村还成立了管水委员会,共有2名主管水人员和11名分管水人员,负责全天候巡查与维护供水工程。

  截至目前,汇川区已累计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525个,覆盖人数34.4万人,集中供水率96.7%。同时,辖区内11个镇(街)搭建村级用水户协会103个,为每一个集中式供水工程配备水管员,其中公益性水管员72名,确保工程管护落地落实见效。

  “为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我们多次发出节水护水倡议,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节水意识,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遵义市水务局水资源水保科有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以来,全市新开工水库18座,总库容1.79亿立方米,同时新增农村供水项目180个,这些工程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问题。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后,预计可治理河道长度约2950公里,增加年供水能力约420亿立方米。今年水利部将有序推进区域水网规划建设,加强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群、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水安全保障。 (记者 秦瑞杰 张腾扬 苏 滨 王 浩)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45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