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防患于未然——权威专家共话以防灾减灾护航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韩佳诺、刘夏村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是防灾减灾宣传周。
10日北京举行的“防灾减灾:护航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多位权威专家表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重在预防。要不断提升全社会预防灾害风险意识,凝聚“防患于未然”社会共识,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防线。
此次论坛以“重在预防:防灾减灾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共同主办。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科学分析我国灾害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论断,为新时代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
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第一副会长郑国光说,当前防灾减灾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要持续开展普查成果应用,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构建常态化风险普查评估制度,推动风险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预防灾害风险意识。
形成“防患于未然”的社会共识,需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马宝成总结了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效,梳理了在体系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他建议要有效发挥议事协调机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利用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切实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
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
“中国已在应急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创新性发展和独特的话语体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正威说,要按照应急管理的实践及发展做好人才培养,整合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以应急管理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内容,以防灾减灾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