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别有“洞”天-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05/ 26 22:44:12
来源:新华社

这里,别有“洞”天

字体:

  亿万年来,贵州地势经历多次间歇抬升,超过5000个溶洞在此孕育而生。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贵州绵延的群山里藏着广阔的“地下世界”,是名副其实的“洞穴王国”。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贵州不断挖掘洞穴这张名片的文化、旅游、经济价值,呈现出别有“洞”天的发展景象。

  沉睡的文化遗产被唤醒

  洞穴是时间与自然造就的独特空间。数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一些条件较好的洞穴成为史前居民的家园,为他们遮风挡雨、阻拦恶兽,提供栖居之地。

  “古人类多选择在较为封闭且资源丰富的地理单元生活,活动区域主要分布于洞穴中离洞口不远、背风、向阳的地方。”今年初,在一场学术交流会上,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分享道。

  贵州发现的洞穴遗址已有500余处,相关考古成果丰硕。其中,有3处洞穴遗址入选不同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1993年入选的盘县大洞遗址、2016年入选的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2020年入选的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涵盖了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发展阶段。

  这是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5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贵州洞穴遗址之多,在后期保护利用上有巨大潜力。”张兴龙表示,随着国内“文博热”升温,这些史前洞穴遗址有望成为贵州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进行了持续5年的考古发掘,记者曾在现场看到,这个位于高峰镇岩孔村招果村民组的山洞被围栏保护着,在一块前期发掘的地方还悬挂着许多吊线,并贴上了地层标记。

  工作人员在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考察(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原来好像大家都觉得贵州无古可考,但是通过这几年的考古工作,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张兴龙说,比如招果洞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制品、磨制石器、磨制骨角器等遗物,对解答现代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若干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贵阳市修文县城东栖霞山的阳明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洞穴因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谪为龙场驿丞时,曾居于此洞而得名。

  如今,以阳明洞遗迹为核心的中国阳明文化园游人不断。景区解说员张鲁斌参加工作近7年,带过上千次游客团,最多的一个月有六七十场讲解。“研究阳明之学,不能不到贵州,不能不到修文,不能不到阳明洞。”张鲁斌说,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来此讲学、分享,阳明洞的文化价值正在被更多人知晓。

  洞穴旅游、探险、科普迎新潮

  今年“五一”假期,首届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吸睛无数,洞穴交响乐、秘境音乐会等多项活动让人们现场感受天然混响的别有“洞听”。

  一场洞听音乐会在贵州省绥阳县举行(5月4日)。新华社发

  近日,记者走进活动举办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的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在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洞入口的科普长廊,有喀斯特地貌及洞穴基础知识的介绍。“这次我学习到很多地理知识,感受到喀斯特地貌的神奇和美丽。”刚刚结束研学的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龙思成说。

  游客在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的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体验洞穴探险(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在溶洞音乐周“引流”作用下,“五一”期间风景区客流量达到3.8万人次,“五一”假期过后,每天游客量维持在1200人至1500人,研学规模保持在600人左右。

  “我们的研学活动已经排到6月份。”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运营事业部总经理易传波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筹划端午节前后的电音节,为暑期旅游做好充分准备。

  游客在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的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体验洞穴探险(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据了解,双河洞2019年公布的探测长度是257.4公里,目前开发了4.8公里,步行游览需2个小时左右。

  绥阳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李云表示,当地紧扣“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诗画绥阳”品牌定位,通过溶洞+诗歌、溶洞+音乐、溶洞+探险、溶洞+体育等创新模式培育洞穴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随着旅游业复苏,正在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贵州,依托洞穴景观,正打造一系列爆款产品。

  在竹林环绕的贵州赤水,天然岩洞被改建成悬崖洞穴酒店。无论进入大堂还是客房,都能见到丹霞地貌岩石原本的模样,透过窗户可见壮阔的天然瀑布。

  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织金洞享有“中国溶洞之王”的美誉,大大小小的溶洞连串、或倒垂或竖立的钟乳石各异,为游客呈现了别样的“地下世界”。今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织金洞研学基地揭牌,百余名学生在研学导师带领下,领略喀斯特地质风貌,学习地质知识。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将溶洞搬到展厅内,通过复原织金洞局部,该博物馆成为不少外地游客来贵州的打卡必选地。

  5月20日,家长和孩子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不少外地公司也在贵州的洞穴资源中嗅到商机。成都星球探索科技有限公司多次组织“地心洞天——地质探索研学营”,累计有来自全国各地近2000名游客前来感受地下世界的奇妙。

  山洞藏着联通未来的“数据宝藏”

  山洞藏宝是武侠小说里的常用剧情,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成为新的宝藏。

  在贵州贵安新区数谷大道旁,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开凿于一座山体内。借助山体内部温度低于外部的自然条件,企业的多台服务器在这里拥有了天然的“空调房”。

  这是已投入运营的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5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事业部总工程师钟山介绍,该项目隧道和园区土建部分由公司设计,是国内首个采用隧道存储数据设备的创新型数据中心,具有“恒温、恒湿、高隐蔽、高防护、高安全”等特点。

  “设计人员突破了常规地面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思维,首次提出以新建洞库为载体的洞库式数据中心建筑体系。”钟山说。

  “项目意义可谓深远,在倡导双碳社会的今天,这种节能降耗的模式值得借鉴推广。”钟山说,贵州长期都是作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形象存在于世人的心目当中,如今依靠良好的气候条件、稳定的地质结构,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把数据中心建到贵州。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介绍,去年,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贵州是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目前,当地正在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已经建成投产的数据中心正在扩大机架规模和提高利用率,还有一批新增的数据中心也在加快建设。”景亚萍说,预计到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将达到80万架、服务器达到400万台。

  2022年8月,《贵安新区绿色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指南(试行)》正式发布,在全国首次提出洞库式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标准。

  参与编制的专家认为,这一指南的出台是贵安新区多年数据中心建设经验的厚积薄发,是对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规定的拓展和创新,是全面提升数据中心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指导文件。

  作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积极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目前已聚集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接下来,我们将严格按照指南,积极推动‘东数西算’工程,集中建设高效、节能、绿色的国家数据中心贵安集群,打造引领全省、辐射周边、示范全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区。”贵安新区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

  无尽魅力在洞中。神秘、多彩的贵州“地下世界”依然等待着探秘。

  文字记者:赵新兵、欧东衢、向定杰

  视频记者:欧东衢、刘勤兵、解文韬

  海报设计:王雅迪

  编辑:徐曼、戚文娟、胡碧霞、程昊

  统筹:何雨欣、黄小希

【纠错】 【责任编辑:徐海知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4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