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轴线,它就像一把标尺,标注着历史的演进轨迹,呈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气度。它就是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的起源颇具浪漫意味,中国古人在“仰望星空”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居中而治、以中为尊”的理念以及中正、中和、凝聚、向心、多元一体的文化传统,进而与建筑完美融合。
北京中轴线长达7.8公里,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
作为一项规模宏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活态遗产,北京中轴线不仅串联起众多文物古迹,更清晰地构建了一个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表达体系。
北京中轴线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中的一种理想都城秩序。“鼓楼在前,红墙灰瓦。钟楼在后,灰墙黑瓦。鼓楼胖,钟楼瘦。” 在数百年里,“暮鼓晨钟”一直把握整座城市的脉搏,居民生息劳作皆以此为准。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传统文化活的载体,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产。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国家祭祀活动场所。它们与北京中轴线上的其它建筑共同构建了一个传统、包容、多样、延续的信仰体系。
作为古代中国的都城和新中国首都的核心,北京中轴线的选址、建设与北京西部、北部的山脉,与从西向东穿越北京的河湖水系相互关联,构成了文化与自然、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的整体性。
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赓续不绝;也见证了大国首都的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在修缮、疏解、更新中,北京中轴线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与历史一同“成长”。
出品人:孙志平、王明浩
监制:樊华、胡晓光
策划:韩珅、涂铭
制片人:王志斌、董千齐、王君璐
编导:刘畅
统筹:李逸扬
记者:刘畅、杨震男、王君璐、郭沛然、郑玺(实习)、李华明(实习)
摄制:刘齐宝、吕显章、孙伟航
艺术指导:任杰
片尾曲:《北京雨燕》
鸣谢: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市西城区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