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题: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实践观察
新华社记者
全国节能宣传周各项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日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围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主题,共同举办了2023年全国低碳日公共机构主题活动。
公共机构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记者在北京、广东、陕西、湖北等地了解到,一些公共机构通过技术改造、智能管理等手段科学合理使用能源,积极做好节能降碳这篇大文章。
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北京市倡导“机关先行”,引导绿色办公,细化一系列节能措施,如随手关灯、不提供一次性纸杯、会议室热水壶供应“半壶制”、短距离上下楼不乘电梯等。
馆区面积大、耗能设备多,但“用能大户”国家图书馆的能耗却在逐年降低。据了解,2022年国家图书馆能耗消费总量下降3.89%,平均每人用能消耗下降9.3%。
针对珍贵文献储存和数据机房运行均需通过空调机组保持恒温恒湿环境、能耗占比较高的问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介绍说:“我们实施了国家图书馆数据中心机房及四库全书库空调系统改造,每年可节约用电约108万度,节约电费约100万元。”
在上海图书馆东馆顶部,一排排光伏发电板铺满屋顶。利用屋面太阳能光伏系统,上图东馆可以产生“绿电”,自发自用。在图书馆内部,一些绿色细管道显得颇为“神秘”。实际上,这些管道是用于在雨天收集屋面和场地上的雨水,经处理后可以用来浇灌草坪绿植等。
上海图书馆东馆顶部,一排排光伏发电板铺满屋顶。(上海图书馆供图)
暑期以来,陕西历史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博物馆建设了能源监控平台、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升级改造了中水处理系统、锅炉系统,降低水、电、气等能耗。”陕西历史博物馆后勤保障部副主任任刚说,例如采用新型全预混低氮冷凝锅炉替换原有锅炉,将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40毫克/立方米降至10毫克/立方米。
早上7点多,武汉体育中心各场馆便热闹起来。过去一周,400名中小学生在武汉体育中心冰上运动中心免费接受滑冰训练。晚上送走学员后,冰上运动中心运营主管伍林立便和同事们一起,将冰被铺设在冰面上。“这是很重要的步骤。冰被能起到保温效果,降低能耗。”伍林立说。
“我们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管理体系保障设施设备节能降耗,并将节能降耗纳入绩效考核,定期检查各场所节水、节电等措施落实情况。”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运行保障部部长左磊说。
打开天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吕顺超的手机,全院每天用电、用水、用气量及每周、每月的数据变化一目了然,“医院作为公共医疗服务机构,能耗种类多,医疗设备及公共设施多,许多设施设备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天津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利用楼宇自动化平台进行能源使用远程监控。新华社记者张建新摄
为降低电力消耗,天津市人民医院完成了所有公共区域照明的改造,更换节能灯具2470套,占总灯具量的80%。过渡季节手术室需要空调制冷或供热,以往需要运行全院大型空调机组,耗电量非常大;现在医院为手术室配备了高效率的小系统空调机组满足过渡季节使用需求,年节电达空调用电总量的20%。
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广东科学中心里,前来研学游览、体验亲子互动的人们络绎不绝。记者看到,供冷值班人员简达斌在场馆内走来走去,不时还记录着什么。原来,简达斌手中有一张空调系统终端效果统计表,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30多个点位的温度数值,“节假日期间,每天巡检四次,其余时间还要利用电脑系统进行监控。”
广东科学中心内,供冷值班人员简达斌正在监测空调温度。新华社记者胡梦雪 摄
“我们‘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基于已有建筑条件,通过更换老旧硬件设施、优化控制程序等提升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根据开闭馆时间和展厅状况,优化调整空调、扶梯等设施的日常运行。”广东科学中心运行管理部副部长熊志胜说,尽管近几年开放面积和客流量不断增大,但能耗费用相比开馆之初降低了将近一半。
除了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机构还利用人流众多的优势“化身”科普阵地,向公众普及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理念。
自2018年起,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陕西历史博物馆都会通过举办节能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摆放宣传展板等方式,宣传低碳生活和节能降碳的重要意义。
广东科学中心也通过环保展项设计、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低碳环保理念。从一件衣服的碳足迹到不同行为的用水量对比,参观者在绿色家园展馆和“低碳&新能源汽车体验馆”内展示的“减碳妙计”前驻足,在平时忽略的细节中思索如何拥抱绿色低碳生活。(记者胡梦雪、周玮、蔡馨逸、张建新、乐文婉、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