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09/18 17:13:10
来源:新华社

我家有老兵·抗美援朝特辑丨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坚守的阵地

字体:

  父亲年轻时的军装照

  我的父亲叫张举,1949年5月,18岁的父亲毅然参军入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父亲所在的连队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201师602团1营机枪连,于1952年入朝作战。

  当时父亲是连里的一名班长,主要任务是带领全班战士维修公路和铁路。有一天,敌机对他们负责的路段进行了轰炸,造成山体崩塌,一块巨大的石头横在公路中间,物资补给线也因此中断。

  “补给线就是生命线,天黑前必须把路打通修好!”

  接到上级的命令后,父亲立即带领全班战士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展开抢修。在没有工程器械的情况下,父亲带着战士连续抡锤一个多钟头,打好两个两米深的炮眼,紧接着又装药爆破。一阵巨响之后巨石被炸开,“拦路虎”成功解决,公路抢修的任务顺利完成。父亲也因此荣获三等功。

  在抢修公路和铁路的任务中,父亲和战友们经常遭遇敌人的袭扰,公路和铁路经常是刚修好又被炸断,继续抢修又被炸断。战火中,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运输线。在一次维修公路的任务中,父亲与死神擦肩而过:敌人的炮弹在离他只有三米多远的地方爆炸,父亲瞬间被掀起的土石掩埋。“炮火掀起的土石埋住了我,身旁的战友们把我刨出来接着干。为了打通生命运输线,我们绝不后退!”父亲说。

  父亲的三等功证书

  后来,父亲所在的部队奔赴作战一线。他说,离敌人最近的时候,双方阵地只隔着几十米。1953年,父亲参加了攻克十字架山的战斗。作为重机枪手,他负责掩护突击连进攻。战斗开始前,父亲带领战士们前出到附近的山头埋伏,他们静静地在射击阵地上趴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战斗打响后,面对着敌人雨点般密集的炮火,父亲和战友们坚守在阵地上操纵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身边的很多战友牺牲了,但父亲和战友们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父亲今年已经92岁了,离开部队也有38年。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给我们兄弟三个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张建国)

  2023年父亲在家中留影


  出品人:李学勇、李俊

  监制:李砺寒、常爱玲、齐慧杰

  策划:王逸涛、张汨汨、黄庆华

  统筹:蔡琳琳、孙丰晓、胡碧霞

  协调:郝嘉琦、甄过、裴丹

  记者:郭中正

  编校:张骄瀛、刘言明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特别鸣谢

  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

  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

  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大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纠错】 【责任编辑:成岚 】
阅读下一篇: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986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