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 22 15:43:52
来源:中国记协网

广西广播电视台祝华秀:生命之光

字体:

祝华秀

  大家好!作为一名一线的记者,两年前,我曾有过一次特殊的采访经历。采访前,我做了这样的尝试: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黑暗中行走。但不出半分钟,手就不由自主抬起来,在空中四处摸索。身体也变得很僵硬,总怕撞到东西,总怕脚下突然踩空。但我采访的这个女孩,她常年在黑暗中奔跑,她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刘翠青:“奔跑的时候很释放,很开心的感觉,因为我们看不见,活动比较受限,跑起来就很爽!很释放。”

  这个女孩叫刘翠青,是广西南宁的一位全盲运动员。在我和她见面的前两个月,也就是2021年9月,东京残奥会T11级别女子200米决赛中,翠青按规定戴着眼罩走上跑道。虽然看不见,但她却没有丝毫怯懦,因为在她身边,有人正迈着与她相同的步伐准备一起向前飞奔。他叫徐冬林,是翠青的领跑员。但是他的号码牌上没有编号,也没有姓名,只有一个英文单词“Guide”——引导者。

  这场比赛,翠青和冬林拼尽全力夺下了金牌。赛后,翠青把国旗举过头顶,冬林则把翠青高高举起。这一幕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感受到振奋,也促使屏幕前的我们决定要去看看翠青和冬林走过的路。

  刘翠青并不是天生的盲人。1991年,她出生于广西南宁吴圩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的照片里,翠青的眼睛很灵动,可10岁时,翠青忽然患上了眼疾。之后她的视力慢慢消退,直到14岁时,她完全失明。在采访中,翠青妈妈每次说到这里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但她还是告诉我们当时把女儿送进盲聋哑学校的决定。翠青妈妈说,女儿很要强,只要肯刻苦,没事的。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要奔跑起来,有多困难?训练场上,大家经常看到有个小小的身影,总是在反复地练习奔跑,无数次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

  采访中的翠青讲述很平静,甚至有些云淡风轻,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和她的队友付出了外人难以感同身受的磨难和艰辛。在他们内心深处,同样渴望靠近和被靠近。

  采访那天,翠青特地拿出了那根10厘米的牵引绳,让我们握在手里。在跑道上,冬林就是通过这条牵引绳为翠青传递所有的信息。对他们来说,这根绳子是眼睛、是方向、是信任。翠青曾和我们说,如果有一天她的眼睛能看见,她最想见到的人,就是冬林。

  2016年里约残奥会,当时的冬林半月板拉伤,韧带撕裂,如果坚持比赛,可能就再也不能跑步了。冒着这样的风险,冬林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是我们两个人的比赛,如果我放弃,翠青就没法参赛了。”强忍着剧痛,冬林领着翠青义无反顾地走向赛场,并以绝对优势第一个冲过终点!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翠青和冬林为对方戴上了奖牌,国歌再次回荡在赛场上。

  有人说,如果不是冬林,翠青很难获得那么好的成绩。但冬林却告诉我们,是翠青让他延续了体育生涯,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历经多年的相互陪伴和相互成就,这对搭档,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彼此的光。

  那次采访,我们还遇到翠青的广西籍队友黄立新。这个在人群中不太起眼的小伙子一直跟在队友身边默默帮忙,采访快结束时,他忽然转过头对我说:“我也是运动员,我也会拿到奖牌的!”今年5月,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T13级的100米决赛中,来自柳州的黄立新以10秒73的成绩为广西代表队夺得首枚金牌,并打破了该项目的亚洲记录。当我发消息给他表示祝贺时,脑海中忽然浮现起那年第一次见到立新的画面,还有那句话:“我也是运动员,我也会拿到奖牌的!”

  是的,在翠青和冬林的背后,还有无数像立新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始终顽强拼搏的残障人士。他们的故事也深深影响着我和我的小伙伴,尽己所能地去听见他们,看见他们。去年5月全国助残日,我们采访了盲人按摩师罗祥燕、南宁无声餐厅员工,还有轮椅上的飞行家张宇,向更多人展示残疾人的自强不息。我们拍摄了视频、制作了专题,我们还为他们写了一首歌。就像我们在歌里唱到的那样:“你的人生值得被爱,你的孤独需要关怀,愿你遇见最美的未来,即便是在荆棘中慢慢盛开……”

  今年3月,我们的采访组代表钮妞在北京领取了第16届“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的荣誉证书。那一刻,翠青、冬林、立新、小宇哥、还有盲聋哑学校里孩子们开朗的笑容……全都在我眼前一一闪现。是的,他们的精神同样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助残路上的每次采访,我们看到了许多不问前路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信念。从失去光、看见光、追逐光,到成为光……希望藉由他们的故事,照亮更多人,感受生命的力量与光芒。谢谢大家!

2021年,采访残奥冠军

2022年,采访残联康复中心

2019年,采访第一书记

【纠错】 【责任编辑:张泽月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7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