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悦
小时候常听家里老人说,生活是有光的,你得跑起来,跑的远些就能看见,会有一束光照耀在你的身上,就这样我一路的追寻着这道光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从那时起,我将更多的视角投向了“特殊群体”,接下来要讲的故事从《向光而行》开始。
她叫黄东辉,是今年三亚市第一例遗体器官捐献者,如今她的名字已经刻在了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捐献者纪念园的石碑之上。三个月前我通过红十字会得知,三亚市中医院有一位抗癌八年的志愿者正在办理眼角膜、遗体捐献手续,出于新闻人的敏感,以及遗体捐献者这一群体对全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我想真实去探寻他们的所思所感。
我身后的这张照片是我第一次见东辉时的样子和她想对女儿说的话。道谢道爱道歉道别,母亲的爱是含蓄的,她没有勇气和女儿面对面去说这些,无法告诉女儿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现实,病房外我见到了东辉的女儿,孩子说会一直支持母亲抗癌,也会如同母亲一样坚强,就这样我成为她生命中的记录者含着泪帮她录制了给女儿的临终遗言,并制作成光碟,留作孩子一生的纪念,东辉看着光碟眼睛里充满了母爱中柔情的光,她说在我走后帮我送给孩子吧,想妈妈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听一听,让孩子伴着爱、暖、希望去长大成人。
东辉八年的抗癌时光中经历了40次住院、39次化疗,2023年初病情恶化的东辉说,自己的生命无限接近死亡,深切的感受到生的意义,向海而行,就是追逐希望,向光而行,便是追逐光明,所以东辉来到了我们祖国最温暖的海滨城市三亚,想把生命留在这里。
5月14日那是东辉生前最后一个母亲节。我和同事买了一束鲜花,鲜花上挂满了小灯,我们走进病房,把花轻轻的拿到她的面前时候,东辉笑的是那么开心,她想坐起来接过鲜花,可那时东辉因浮肿和后背的引流,只得摇高床头,向我们表达着感谢,她用着全身的力气说,这是她这辈子收到过最美的花,她说,我如同花中的小灯要勇敢的向光而行。那一刻,我看着瘦弱的东辉,眼睛了散发着对生的渴望,我意识到这就如同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的向死而生吧。
在陪伴东辉的日子里,我感受着一个生命在一天天中临近消逝,5月16日前夕我心如刀绞,凌晨四点多还无法入睡,总感觉要发生点什么。早上6点,我突然接到了医生的微信,东辉不太好,尽快来医院。我来到医院,东辉笑了,说感觉还好。我问东辉,三亚湾的海因为昨天下过雨,有些绿绿的,想看吗?东辉说,想。我知道东辉自从入住三亚市中医院治疗后就再也没有走出过病房,看三亚的海成为东辉未完成的心愿,我和同事紧急开启了视频直播连线,东辉隔着屏幕实时的看见了三亚的大海,东辉的眼里充满了一束光,这束光是对于世界不舍的光。我退出了病房,东辉很累很累,躺在了病床上,12时25分,47岁的东辉安详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12时50分,我帮助她换上她生前最喜欢的衣服,带上她最喜欢的帽子;那一刻我备受冲击,目击生命的逝去,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触摸逝者,我感受到了自己被照耀了一束光,这是我第一次亲手送别一个人刺痛的光,也是我作为记者要追逐的光。14时,东辉的眼角膜从身体取出,被送往海南省眼科医院;17时,东辉的遗体送上救护车,运往海南医学院,她成为了一名“大体老师”,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作出她最后的贡献。
近一个月跟踪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与新闻早高峰的同事们共推出天涯之声十期特别策划:大爱捐献,向光而行,将生命化作希望。大家感受到了“东辉精神”同时对遗体捐献者这一群体又有了更多的关注,就像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样都会光照人间,东辉我想跟你说,你的眼角膜已经使两个人重建光明,东辉,你还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吗?
东辉已经离开我们100多天,沿着她的足迹三亚至今已有52人遗体捐献志愿者线下登记,已完成角膜捐献4人、遗体捐献6人、大器官捐献4人。东辉是我这些年采访过特殊群体中平凡又伟大的一员,我在这里看到的每一个人都在不易的路上努力的向光而行,无论是2014~2015年对“星星孩子们的”特殊报道,还是2021年至今对重度烧伤女孩儿沅沅三年来的持续关注。
生活可能并不会向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当我在砥砺前行,力争用有温度的报道,对她们带来力所能及的帮助时,总能互相鼓舞,彼此勉励,只要心有暖阳,何惧人生沧桑。我们生逢在这伟大的时代,有幸能用笔和话筒触摸时代的脉搏,就让我们心怀信仰与爱,为民发声,为好故事发声,为伟大的时代发声。
三亚传媒影视集团 杨悦 工作照
三亚传媒影视集团 杨悦 工作照
三亚传媒影视集团 杨悦 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