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 22 16:14:20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文明聚大河 互鉴向未来

字体:

  世界上的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四大文明古国无不起源于大河之畔。黄河孕育了人脉不息、文脉不断的中华文明。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河南是黄河文化核心区,承载中华文化主根主脉,在赓续中华文明、推动传承发展上承担着重要使命。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开放包容辐射四方

  9月13日,郑州发现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的消息引起关注,郑州商城遗址这座3600年前大都市的繁盛与黄河息息相关。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是河南丰富黄河文化遗产的生动写照。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河南沿黄地区是华夏文明诞生及中华早期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核心区域。中原自古以来就引领和推动着黄河文明、中华文明的传播,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天地之中,八方辐辏,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在中原表现得极其突出。

  河南是古代中国政治的中心、经济与文化繁荣交汇的圣地,中原文化影响力辐射到中国四方,并积极传播至世界各地,将黄河流域化作文化交汇繁荣的通廊。

  沿着黄河,以洛阳、郑州、开封为重要节点,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时候,王朝与中外商旅们一起建立了通达国内与欧亚各国的交通网络。秦汉时洛阳跻身全国最大的交通中心,汉凿通西域,唐进一步经营,连接了中华文明与西域、草原的广大疆域,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极大方便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成就了洛阳隋唐国际都市的风范。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科技发明、养蚕技术也经此传向世界。

  文化相融,人心相通。从“东方丝绸之路”到“空中丝绸之路”,从贸易往来到民心相通,开放包容不仅打开了一条互利交通运输的“商路”,同时也打造了一个中外文明交融的“平台”。

  隋唐大运河以中原为核心,把中原与南北汇入统一的网络,宋都开封依赖运河,四水贯都,作为大运河上重要枢纽尽收江南的丰饶物资,直至明清时期经济中心东移,河南在内地商贸中仍占据很大优势,明清时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从南到北贯穿河南。

  中外联合申报的“万里茶道”项目已经被国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又一范例。

  四海寻根,老家河南。交通通达使中原在历史上成为文化汇聚的熔炉。中国古代几次重要的民族与文化大融合,中原都是主要的舞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新斌说,中原所特有的贯通南北、融汇东西的地理优势,不断包容着东南西北汇向中原的各种族群,在形成文化的共同取向之后,成为民族扩容新的张力。

  文明探源河南担当

  9月14日,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工作者继续清理着新发现的商代晚期祭祀坑。

  近年来,河南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大力开展考古发掘研究,不断探索中华文明的诞生过程,河南考古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中坚力量。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隆重举行。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河南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地。考古学这门学科在河南大地上甫一诞生,就肩负起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使命。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百年使得考古学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大放异彩。殷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的原点和基石。

  现代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城市起源、国家起源等重大历史课题,既是河南考古人的日常工作,也是河南考古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许昌人”“鲁山人”化石的出土,嵩山周围大量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一系列重要遗址,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国现代人类起源证据链条。

  8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在裴李岗遗址挂牌,这里是研究农业起源的重地。集中分布于河南中部,以裴李岗遗址命名的裴李岗文化(距今8200年—7500年前)有着相当发达的农业,在同时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占据了绝对领先的位置。青台遗址、汪沟遗址发现的丝绸遗存,双槐树遗址发现的牙雕蚕,均证明中原地区很早就有了发达的农桑文明。

  郑州大河村遗址新发现了城址,郑州西山遗址很早就发现有整个仰韶文化时代最早的古城址。淮阳平粮台古城、新密古城寨城址等4000年前后在中原形成庞大的城市群。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城垣、道路把二里头都城划分成以宫殿区为核心的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二里头遗址严整有序的布局规划反映出中国城市已进入成熟阶段。

  “仰韶古国”“河洛古国”,二里头“最早的中国”,在国家起源方面,中原有一个由“古国”向“王国”演进的过程。二里头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被认定为中原地区国家起源进入“王国”阶段的标志。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说,今后,我们将立足河南考古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围绕人类起源、国家起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研究领域,着力推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形成一批科学阐释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壮大客观规律和核心动力的考古研究成果,为解决重大历史问题、构建中国考古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探索建立中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模式发挥河南考古的作用。

  黄河赋能文旅出圈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古往今来,河南是黄河的地理枢纽,是黄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不断深入实施,河南迈入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时代”。

  9月13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上新”,2022年出土于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的“金覆面”首次展出。消息传出,吸引无数文博爱好者前往一睹真颜。

  作为国家黄河文化公园的重点项目,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及仰韶村、庙底沟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陆续建成开放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殷墟遗址博物馆正在如火如荼加快推进建设,预计近期建成开馆;黄河博览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标志性项目工程正有序推进。

  创新创意,数字赋能,黄河文化“活”起来。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总时长近700分钟的剧目,以中原文化、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开业3年多来,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截至今年7月,观剧已超千万人次。《QQ飞车》“飞跃黄河”游戏中,龙门石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等河南地标逼真再现;河南博物院、嵩山少林、安阳殷墟数字藏品上线瞬间被秒光……厚重的黄河文化找到全新表达,赢得了无数年轻观众的喜爱。这是河南坚持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缩影。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落地的主舞台,我省谋划了20条集中展示带、50处核心展示园、130处特色展示点。

  着力建设郑汴洛黄河国家文化旅游目的地。分布于黄河沿线150公里范围内的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古都,集中承载和见证着璀璨辉煌的黄河文化,是黄河天然的“历史博物馆”。郑州、开封、洛阳作为传播黄河文化的主阵地,正联合建设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共同打造“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品牌。

  聚焦黄河,提升“快旅慢游深体验”。规划建设沿黄1号旅游公路,串联黄河沿线30多处核心旅游景区;联合世界研学旅游组织、黄河河务局等,共同开展“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深入开展“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全方位营造文旅新场景。(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纠错】 【责任编辑:牛青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7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