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 26 16:24:39
来源:中国记协网

中国科学报社李思辉:六上火麦溪

字体:

李思辉

  不久前,我又去了一个叫火麦溪的村子。

  火麦溪在哪儿?三峡工程以北80公里,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秭归县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海拔1200多米。这个地方世世代代不通路,一个叫郑学群的村民带领13户高山人家艰难地凿山修路,用20年时间,终于把路修通了。

  2018年春节前,听说这个故事,我决定上山去瞧瞧。作为第一个上山的记者,我的眼前是闭塞的山村、摇摇欲坠的土坯房,有的房子墙体开裂,不得不找根木头撑着。全村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土豆、苞谷。

  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郑学群愣是带领乡亲们,在悬崖峭壁之间,凿出一条通往外界的机耕路。因为常年凿山修路,老郑的手,每一根手指都像胡萝卜一样粗,一片完整的指甲盖都没有,他左边的耳朵也因为修路受伤,听不到了。

  2018年,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惠及下,当地政府支持乡亲们在机耕路的基础上拓宽硬化。第一台拖拉机进村,沉寂了几百年的火麦溪,沸腾了!!

  那天,老郑跟我一直聊到天黑。听说我想住在村里,老郑的爱人杜大姐麻利地收拾好床铺。我记得很清楚,两床被子,铺的是绣花的床单。对了,还有手工的枕巾,上面绣着好看的迎春花。于是一篇新春走基层报道连夜写好,很快就刊登在我当时供职的湖北日报上。

  2019年,又到春节,我依然记挂着火麦溪和老郑。于是再上火麦溪。时隔一年,这里变样了。很多摇摇欲坠的土坯房被两层半的砖混小洋楼代替。老郑高兴地告诉我,路一通,科技专家上山了、交通运输跟上了,全村都脱贫摘帽了!

  2020年,又到春节,三上火麦溪。我在山上采访了两天,准备第三天回武汉,就接到电话通知,武汉封城了。

  下山前,担心我买不到生活物资,乡亲们不由分说地往我的后备箱里塞满了土鸡、羊腿、熏猪蹄、熏腊肉,都是上好的山货!平时,他们自己也不太舍得吃。我们的老乡是世界上最好的老乡,只要你对他有一丁点关心帮助,他们就把你当亲戚、当亲人。

  推辞不过,收下山货。转身,我们给那些送山货的人家,家里的老人包个新年红包,祝他们吉祥如意。

  2021年,又到春节,四上火麦溪。进屋就瞧见老郑眉头紧锁。路通了,他贷款几十万元建起一座标准化家庭养殖场,因为是“一年一结算”的循环贷款,所以每年都必须先还清再贷出来。因为是头一年,没有牛羊出栏,眼看年底了,还不上,一项要强的铁人老郑,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我安慰他别着急,然后把这个情况转给了有关部门。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市里、县里还给火麦溪配套了一些产业支持政策。几个月后,老郑给我打电话,说他缓过来了,高山养殖有搞头、能挣钱。

  2022年,我调到了中国科学报社,又到春节,我依然记挂着火麦溪和老郑。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五上火麦溪。

  时隔五年,老郑办起了家庭农场,年收入几十万;村民李鹏来搞旅游民宿,一年接待上山游客1500多人,邓大林、邓凯成、张红发他们也都跟着干起来了……整个火麦溪,当年一起艰难凿山修路的13户高山人家,又开始共同开凿他们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夏天。老郑给我打电话说:“游客多,村里开了四五家民宿。”我决定去看看。于是六上火麦溪。

  因为游客多,村民李鹏来、向海平夫妇把自己住的房间也腾出来待客。那你们住哪儿呢?向海平大姐说,我俩就靠在竹椅上对付一宿嘛。

  李鹏来说,李老师,我没地方住,但我高兴呀。大伙儿凿山修路,不就是盼着路通了,能在家里挣钱吗?现在山呀、水呀、空气呀,都能变成钱,这是多好的日子呀!

  凉风习习、蝉鸣阵阵的偏远山村,一对山村夫妇为了让客人住下,为了把辛辛苦苦建成的民宿搞起来,俩人一宿接一宿地靠在竹椅上,整个夏天“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觉”。这看似朴实无华的平凡场景,实际上蕴藏着山里人家勤劳致富、改变生活面貌的巨大努力。

  将近六年的时间里,在我们的跟踪报道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荐下,长阳“愚公”郑学群相继被评为宜昌市劳动模范、湖北荆楚楷模,上榜“中国好人”;火麦溪,也从一个需要攀爬上山的偏远山村,变成了一个需要提前预约才有床位的生态旅游村。

  如果您到了火麦溪,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地老百姓在村口最显眼位置,固定展示着湖北日报、中国科学报对火麦溪的报道,他们以这种方式讲述火麦溪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中国千千万万偏远山村,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励志乡村振兴的一个时代缩影?

  中国科学报社的领导鼓励我,继续跟进这个鄂西偏远小山村,用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维度,去记录山乡变迁,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扶贫的时代伟力,看到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看到中国农民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正是我们这一代媒体人的光荣与责任。

中国科学报李思辉在湖北恩施市采访当地渔民

中国科学报社李思辉采访武汉大学教授、“两院”院士李德仁

中国科学报社李思辉采访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科学家桂建芳院士

中国科学报社李思辉采访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于登云院士

  

【纠错】 【责任编辑:张泽月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