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0/ 26 16:05:06
来源:新华社

陈卉丽:爱上“文物医生”,成为“文物医生”

字体: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刘雅萱)“很多人对我们的职业不太了解,实际上我们就是‘文物医生’,面对一个不会说话的‘病人’,要靠我们对文物的认知,靠我们的技术和技能去跟它交朋友,了解它的病害,然后让它恢复健康。”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说,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文物医生”,用心去感受文物修复的乐趣,为文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陈卉丽。(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始凿于初唐,兴盛于南宋,现存造像5万余尊。

  陈卉丽介绍说,大足石刻的很多文物都是在野外,“我们经常需要站在20多米的高架上观察文物,有时候一看就是半天,还有的时候要走二三十分钟的泥泞路,才能达到文物修复点。”

  陈卉丽说,对文物修复事业的热爱,让她发自内心地跟文物对话,“看到斑驳的文物‘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也很难受,修复好之后,仿佛能看到‘身心愉悦’的文物在对我笑。”

  经过时光的洗礼,以及重庆地区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在“文物医生”的眼中,大足石刻就像各个器官都在衰老的老人,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岩体失稳、石质风化等“多种病害”。尤其是开凿于南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千手观音造像更是患上34种病害。

  2008年,国家文物局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抢救加固保护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的“一号工程”。2015年6月,历时近8年的工程竣工,800多岁的千手观音造像涅槃重生。

  这是在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拍摄的千手观音造像。新华社记者 李前磊 摄

  “回想起来,真不知道这8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每天早晨7点多就出门,晚上6点回到单位整理资料,晚上11点多钟才回家。但看着千手观音造像金光再现的那一刹那,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有不少网友关心“文物修好后,能管多久,是不是一劳永逸”的问题,陈卉丽回应说,文物的修复跟人看病就医是一个道理,能维持健康多久与后期的保养维护息息相关,一旦发现有“生病”的苗头,就应该马上进行干预或“吃药”,不能任其再演化成“危重症患者”。

  那么,怎样给文物看病呢?陈卉丽说,除了传统的“望闻问切”之外,就像人们要做CT、拍胸片才能找到内部病灶一样,检测过程中也会使用X射线等手段从内部分析文物内部的矿物成分和结构,这样才能治标也治本。

  “而作为文物修复工作者,不仅是要让文物传承下去,更多的是要帮助文物强身健体,让它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将来会有更好的科技、材料和工艺来保护它。”陈卉丽说。

  陈卉丽在修复文物。(受访者供图)

  在陈卉丽心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接过手中的接力棒,“将技能、方法和理念,一棒一棒地传承下去,才能使文物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延续。”

  “要想成为‘文物医生’,首先要对文物有一颗敬畏之心,还要发自内心地爱这项事业,才会为了‘生病的文物’守护一辈子,再苦再累,都会觉得是累并快乐的事。”陈卉丽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993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