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1日电 题:内蒙古河套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随着秋收工作结束,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内蒙古河套地区抢抓施工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统一规划、集中改造、连片开发,让零散种植的“花花田”变成规模经营的高产田。
临河区白脑包镇永清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连日来,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永清村田野中,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开展推土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永清村党支部书记乔利军说:“今年冬天,我们村计划对农户分散种植的8000亩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封冻前完成土地平整、渠道开挖、道路修整等工作,实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
记者在永清村道路两侧看到,经过推土机推平地垄、清运积土等系列作业,原来零散的小块田变成了集中的大块田,实现了渠、沟、路全配套。白脑包镇镇长董海瑞说:“今年全镇按照党支部牵头、合作社统筹、农户参与的模式,计划完成3.3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解决部分耕地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条块杂乱、灌排不配套等问题,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临河区是全国产粮大县,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今年临河区将完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总投资3亿多元,预计在年底完工。临河区农牧局高级工程师刘冬说:“我们利用秋收后、春播前的空闲时间抓紧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将分散种植的碎片化耕地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
杭锦后旗蛮会镇公益渠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公益渠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远远就可以听到机械的轰鸣声,10多台大型机械正在进行推土作业。公益渠村党支部书记张振国说:“以前,村里的耕地不平整、碎片化,直接制约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化发展。今年冬天,我们对全村1万多亩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后,田间道路畅通,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都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灌溉、排水功能齐全,进一步保障粮食稳产高产。”
今年,杭锦后旗将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总投资约2.6亿元,计划年底完工。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张少恒说:“我们对全部耕地实行整治,切实解决土地碎片化、零散化等问题,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
临河区白脑包镇永清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拥有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200多万亩,被誉为“塞外粮仓”。2019年以来,巴彦淖尔市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方式,建设32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逐步实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0公斤左右,让良田多产粮、农户多增收。
据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副局长李斌介绍,全市大力推进以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配套”,实现亩均增粮10%以上、节本增效300元左右,为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