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2月3日电 题:长城保护的民间力量——陕西动员各方力量保护长城
新华社记者杨一苗、赵鑫虎、王艺霏
清晨天色微亮,带上简单的饭食和热水,68岁的刘东厚背起相机,与几位巡查队员出发了。他们从明长城杨家峁段开始,分东西两线沿长城遗址进行巡查,一路测量、拍照、记录。
作为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的站长,义务巡查、保护长城,刘东厚已经坚持了18年。
明代夯土长城遗址东西向横亘在府谷县北部,全县现存明长城遗址140多公里,在长城两侧,还有多处敌台、关堡、烽火台等遗址。这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是麻镇杨家峁段长城,约4公里墙体较为完整,青砖包砌的烽火台“转角楼”仍高大雄伟。
十多年前,刘东厚看到家乡的长城因为放羊挖药、修路盖房而遭到破坏,就开始自发巡查长城。从一个人开始,他身边的志愿者渐渐增加。府谷县随即依托刘东厚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成立了长城保护工作站。
绵延千余公里的长城,蜿蜒伫立于陕西北部的榆林市。这里是我国长城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目前保存下来的战国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总长度1500多公里,还留存有敌台、烽火台等单体建筑1700多座、营堡40余座。
“巍巍长城,蜿蜒万里,回望雄伟的玉门关、镇北台等建筑,这正是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根源。”在榆林长城文化主题展馆,榆林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高秋燕正在向参观者介绍长城保护与宣传的感人故事。
高秋燕是榆林市人大代表,她坚持义务进行长城保护和长城文化宣传工作20余年。2014年,她自费创办公益性质的榆林长城文化主题展馆,设置了“万里长城百年回望”“长城知识知多少”“保护长城我们在行动”“数字长城体验区”等展陈单元,通过实物、图片、文创产品等全面介绍长城的历史文化与保护传承。她说:“让生活在长城脚下的榆林人了解长城、热爱长城,才能将保护长城理念化作自觉行动。”
目前,榆林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已经有近百名热爱长城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其中,成为当地一支保护长城、宣传长城的重要力量。协会还与当地高校共同成立“青春长城”志愿者小分队,培养青年学生成为长城义务讲解员。
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杜晓悦现在是榆林长城文化主题展馆的中英双语讲解员,她说:“以前我只知道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现在了解到榆林也有如此丰富的长城遗存,就希望自己也能讲好家乡的长城故事。”
此外,榆林市还聘请300余名长城文保员对长城进行定期巡查,他们大多数是生活在长城附近的村民。这些文保员配备有工兵铲、望远镜等装备,一旦发现损毁情况,可以立即登录榆林长城安全巡查监管平台进行反馈。在陕西,长城周边民众正与文保部门形成合力,积极参与巡护与宣传工作,成为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