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2/ 15 15:19:51
来源:新华社

百闻不如一“件”丨探墓!还原海昏侯生前的衣食住行

字体:

  12月15日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主墓

  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汉代人讲究“事死如事生”

  墓地会布置得跟生前居所一样

  走近海昏侯墓

  感受一下刘贺生前的衣食住行

【衣】

古人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刘贺的衣衫未能经受住时光磋磨

却留下了一组极具价值的穿衣镜

  刘贺墓中出土的孔子衣镜组件上

  有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印证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崇儒已成为西汉中晚期上流阶层的时尚

  衣镜由镜体、镜背、镜掩、镜架等组成

  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绘于木质镜背上

  画像上的孔子头戴小冠、身穿深衣长袍

  腰部有束带,脚上穿翘头履

  面目并不清楚但可见长须

  题字部分能辨认“孔子”“颜回”等人名

  除了衣镜,今人还能见到刘贺的配饰

  从中可见其风采

照铜镜,正衣冠

孔子衣镜曾照见刘贺的日常穿搭

也见证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如今成为人们回溯历史的凭证

 

【食】

民以食为天

想知道2000多年前的餐桌上有什么

就得去看看墓中的粮库都有啥

粮库内的贮藏物中

专家们提取了稻、粟、麻等植物遗存

以及甜瓜的种子、梅的果核

 由于汉墓中会陪葬墓主生前使用或喜爱的东西

因而海昏侯墓发现的可食用植物

或与刘贺生前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粮库中发现的大量梅核

说明梅在汉代颇受贵族青睐

有趣的是

考古人员在刘贺遗骸腹部位置

发现了甜瓜子

这说明当年侯爷吃瓜不吐籽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

与饮食相关的器具数量超过1500件

大量食器和酒器

足见西汉贵族在饮食方面的风雅与精致

  刘贺墓里出土的“染炉”

  可以加热肉酱、菜酱等调味品

  上面耳杯盛放肉酱

  中间镂空置炭火加热

  将肉食染味后食用

  宴饮时一人一套,随吃随“染”

“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墓中出土了许多与酒有关的器物

如储酒的壶、盛酒的樽、温酒的鐎斗、喝酒的耳杯

和刘贺收藏的“古董”酒具

——西周青铜提梁卣以及东周青铜缶

种类繁多的酒器印证了刘贺生前或许很爱饮酒

不难想象他钟鸣鼎食、宴请宾朋的生动场景

【“住”】

为保护遗址本体

游客要从墓室上方另外建好的通道进入刘贺主墓

从观景台上能俯瞰整个墓室的布局

(刘贺主墓平面图)

刘贺主墓坐北朝南

面积约400平方米

墓室深约8米

一条长约16米的墓道斜向从南边连入墓室

外藏椁拥有厨具库、乐器库、钱库、粮库、酒具库等功能分区

分别代表着海昏侯生前居住的不同地面建筑空间

可谓当年的豪华院墅

与墓道连接的甬道放置了若干偶乐车

这是侯爷的出行仪仗队

(主墓前寝殿考古遗址现场图)

内藏椁印证了汉人“东寝西堂”的日常起居生活

东面的刘贺主棺象征着生前的床榻

西面是会客室,出土了漆案、漆衣镜、博山炉等相关用具

墓葬是刘贺生前就开始建造的

建造材料为当地生长的樟木和名贵的楠木

厚实的木料对文物起到了较好的保护

也让墓葬两千多年后重见天日时依然弥散着幽香

 

【行】

在刘贺墓的西北侧

有一个长17.7米、宽4.24米、深2.5米的大坑

这是一座车马陪葬坑

坑内可见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

出土3000余件错金银装饰的精美车马器

(图中为文物复原)

平均四匹马拉一辆车

专家认为

这是诸侯王、列侯及万石以上官员

才能享受的驷马安车

器物有魂,透物见史

“事死如事生”的刘贺墓

不仅为我们还原了汉代侯爷的生活意趣

还展现了西汉王朝的灿烂文明

 

总策划:顾钱江 李凯

监制:卫铁民 高皓亮

策划/制作:谈昦玄 袁慧晶

记者:袁慧晶 彭菁 陈柱佐 王奕涵 舒畅

编辑:陆烨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江西分社

联合出品

学术指导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范丽君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军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30028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