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25日电 题:院地合作为“中国蔬菜之乡”插上科技翅膀
新华社记者叶婧
冬雪皑皑,大棚林立。走进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寨里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基地,科研人员正在28号棚内进行黄瓜品种的对比试验。
“这是我们今年最新育成的功能性口感黄瓜。它的丙醇二酸含量是一般品种黄瓜的10倍以上,有助于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具有减脂美容功效,因而被命名为‘中蔬佳人’小黄瓜。”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高级农艺师董甜说,目前,“中蔬佳人”小黄瓜已在寿光市累计推广1000余亩,亩产在1万公斤以上。
“中蔬佳人”小黄瓜等新品种,是寿光蔬菜种业创新的突破之一,也是寿光与中国农科院开展院地合作的成果之一。
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基地内的“中蔬佳人”小黄瓜。新华社记者叶婧 摄
寿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许铁敏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到寿光挂职的干部。她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双方就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关系。2019年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揭牌。2021年7月,寿光市对口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契机,协同探索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新做法、新机制、新模式。
依托双方共建的研发中心,寿光市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围绕实施科技创新示范、产业模式升级、人才引进培育、生态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全链条推进寿光农业发展科技化、生产标准化、服务高效化,被农业农村部列为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目前,寿光已承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形成种子和植保产业化产品33个,育成蔬菜新品种30余个,科研成果的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
蔬菜种子好不好,菜农最知道。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是个以西红柿产销为主的专业村,2014年由崔岭西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寿光市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是当地较早开展标准化蔬菜种植的合作社。
“品牌有了,标准高了,就缺一个叫得响的好品种。”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
而第一时间为菜农解决难题,把研发的新成果就地转化、试验推广,是院地合作的最大优势。在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余宏军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多次研究、探讨、试种,“原味一号”草莓番茄扎根崔岭西村。首批成熟的果子市场销售价就达到了40元/公斤,可为合作社的菜农增收5万元/亩。
“西红柿卖出了草莓的价格,还供不应求。”崔玉禄说,目前,崔岭西村合作社蔬菜的年销售量近2万吨,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
在寿光市一处智能玻璃温室内,西红柿正在生长。新华社记者叶婧 摄
在院地合作的带动下,产学研深度融合,寿光与中国农科院又创新探索了“院地共建平台+实体化运营”模式,成立了中蔬生物(寿光)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市场化运营,精准打造成果转化链、科技服务链,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技能走进“中国蔬菜之乡”的田间地头。
“与中国农科院的密切合作为我们蔬菜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提升了寿光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说,目前,寿光筹建了设施蔬菜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已推广大棚滴灌、水肥一体化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种新种植模式,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达205个,全市蔬菜先进技术覆盖面达到95%,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全市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