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丨马来西亚华人的“长城情缘”-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2/28 19:34:17
来源:新华网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丨马来西亚华人的“长城情缘”

字体:

  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华人林国玄的爷爷奶奶到中国探亲时,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拍摄了一张合影。这张老照片也成为林国玄儿时对于长城的最初印象,而照片中的北一楼至北四楼如今成为了他的科研基地。

  “我从小在马来西亚长大,那时长城对我来说很遥远,只知道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林国玄回忆道,“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述在中国的见闻,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古老的长城和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很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来到中国,登上长城。”

  2007年,带着这份心愿,林国玄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到南京林业大学读书。本科毕业后,他先是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参与了黄河相关的科研项目,又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16年毕业后留校,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图为八达岭长城。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在求学期间,林国玄多次来到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和水关长城,站在长城之上,欣赏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景色。“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也来到爷爷奶奶当年合影的地方拍照,感觉很有纪念意义。”他说。

  然而,亲临长城并没有满足林国玄的好奇心,反而让他对长城又多了一些疑问——万里长城究竟有多长,又有多高?长城为什么是蜿蜒曲折的?长城上的垛口又是什么?

  年轻的林国玄当时在长城景区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直到他在清华大学参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课题研究,在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之后,才真正“看懂了”长城。把有关长城的科普知识讲给更多游客和小朋友们,成为他的新愿望。

  “守护长城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长城修缮、文物保护以及文旅开发。推广好长城知识、传承好长城文化是‘守城人’共同的目标。”林国玄说,“长城纵横四万里,跨越两千年,之所以起伏曲折,是因为要依山而建、占据高点,垛口是长城防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知识看似简单,却是长城知识普及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础。”

  图为林国玄在八达岭长城向研学项目学员介绍长城历史文化。(受访者供图)

  2021年,林国玄与科研团队成员共同推出了“少年使者”项目,用卡通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介绍长城元素,小朋友们在八达岭长城可以按照图片寻找敌楼、吐水嘴、烽火台等标志性点位,完成任务后再回到“少年使者驿站”领取徽章。工作人员也会和他们分享更多的长城知识和故事,不断激发青少年探索长城文化的兴趣。

  从“提问者”到“答疑者”,十多年的时间让林国玄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完成了身份的转变,而不变的是他对长城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当年老照片中的北一楼至北四楼就是现在八达岭长城研学活动的开展区域,每当看着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回来找我们换徽章,说着自己的‘新发现’,我们团队成员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他说,“坚守和传承都源于这份热爱。”

  八达岭长城20世纪50年代对外开放至今,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亿人次。近年来,北京长城文化节、长城主题文创大赛等活动的举办以及八达岭“夜长城”的开放,持续提升了长城文化价值的转换和创新利用水平。

  “长城文化‘火’起来了,也‘活’起来了。很高兴自己也贡献了一份力量,成为一名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林国玄说。(记者李春宇)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