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一带一路”《丝路金桥》标志性人文景观,让世界读懂中国,到坚持1100多天的“每日一画”艺术行动······是他告诉我们,艺术家不止有灵光一闪的挥毫创作,更要有一种水滴石穿的持久恒心。近日,新华网独家对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舒勇,共同探讨以艺术促交流,以创意促融合,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用艺术连接世界 跨越未来
本次两会,舒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带来关于推出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的提案。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舒勇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创作主题随时代而动,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在创作中他逐渐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与世界对话。
舒勇曾创作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性人文景观《丝路金桥》,当被问及创作灵感时,舒勇表示:“我在世界各地做展览、交流时感受到,中国文化如果想更好地走向世界,不能是简单地、望文生义般地传播,而是需要真正的民心相通,需要深度的交流与科学的传播。带着这种想法,我以“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作为元素,以各个国家的国花作为媒介,想要表达一种‘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感情寄托,将世界连接起来,共同跨越未来。”
肩负责任与使命 与世界同频共振
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对此,舒勇认为解题的关键是——同频共振。“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我们要站在世界格局里面,而不是自说自话,因为既然要走出去,你就要了解世界,就要跟世界同频共振。”舒勇坚信,人和人之间都是有共性共鸣的,比方说“大爱大美”,就是“人对爱”“人对美”共通的感受,所以他认为站在同一个世界的格局里面去寻找大爱,寻找大美,把世界的各种文化都融合起来,同频共振,尤为重要。
“回归艺术的初心”也是舒勇一直坚守的理念。在他看来,艺术从诞生之初,就不仅仅是一个摆设,而是一个记录现实、参与社会进步的媒介,是用艺术的方式参与社会进程的改变,它可以记录历史的美好,也可以记录历史的瞬间。要回到艺术本身的初心,而不是将艺术变成一幅装饰画,否则艺术的价值就会被低估。
“每日一画” 践行当代愚公移山精神
2020年起,舒勇开展了一场“每日一画”的艺术行动,以疫情生活为背景,把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从个性到共性的转换进行艺术解读,至今从未间断,创作了《同呼吸共命运》《社会山水》《“兔”飞猛进》等众多水墨意象,当前“每日一画”已超千幅。
舒勇希望通过每天的坚持,去呈现中国人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不懈精神。“通过坚持,我感受到中国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并且通过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和韵味,把中国人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的精神表达出去。”舒勇说。(文/邱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