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15日电 题:河套平原小村落 巧用生态谋振兴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侯维轶
数九寒冬,河套平原白雪皑皑。梨花园、人工湖、迷你牧场……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这个坐落于河套平原的小村落里,各色景点让人应接不暇。“村里建设的景点多,为了方便进村的游客找路,我们在主要路口都放上了指路牌。”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明介绍说。
走在民主村平坦的道路上,记者发现,路两旁、房前屋后都栽满了树。“我们村树比较多,等到了夏天,就是绿树丛中找房屋了。”村民张娟告诉记者。
游客正在民主村游玩。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张三明说,20世纪60年代,那时民主村被大片沙地包围着,树木稀少,村民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一刮风,屋里都是沙子,人身上也都沾满了沙子。”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民主村村民开始植树造林。一开始种沙蒿、沙柳固沙,随后再种杨树,后来梨树、沙果树等果树也能种活了,村民们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努力让绿进沙退,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连年向好。
生态环境变好了,如何利用民主村这片“绿水青山”转化为让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成为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问题。从2018年开始,村里带领村民们扩展果树种植的品种,试种杏树、李子树等20多种果树。同时,村里还组织种树大户前往陕西学习果树种植技术,在扩大造林面积的同时,提高果树产量,帮助村民增收。
村民张有明在村里的带动下种植了20亩果树。“每年这些果树结果后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摘,还有一部分水果会打包后整箱售卖。”张有明说,每年他种果树的收入就能超过10万元。
这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民主村毗邻城区,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进村游览观光,因此村里也抓住时机红红火火地搞起了乡村旅游。
每年4月下旬,民主村的梨花园都会迎来“万树甜雪”的浪漫季节,雪白的梨花俏立枝头,柔美的花瓣随风摇曳,引得游客们纷纷进村踏春赏花。“为了带动乡村振兴,我们充分利用梨果产业资源优势,发展赏花经济,策划举办梨花节,邀请游客赏梨花、尝美食、品民俗,游客最多时一天能有约3万人进村赏花。”张三明介绍说,梨花节期间还会举办文化展演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进村游玩。
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村里不少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开办民宿、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我这里有四间餐室,外面的大院还能供游客烧烤,每到梨花节时,餐室都是提前几周就预订出去,生意特别好。”村民张庭智从2017年开始经营农家乐,每年经营收入能达到5万元。“现在来村里玩的游客这么多,我还准备经营草莓采摘,多干一点,收入就会更多。”张庭智说。
“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我们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3年,我们村人均纯收入比2015年增长了一倍,达到26500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未来,我们还要继续保护好民主村的‘绿水青山’,这是我们迈向乡村振兴的最大底气。”张三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