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题:2024年春节四大看点前瞻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梁军、王井怀、翟翔
2024年春节即将来临。这个春节有哪些新变化、新气象、新趋势?“新华视点”记者通过一些关键热词做了梳理。
【旅游】春节带动全球旅游消费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从春节期间出发的目的地来看,国内游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广州、哈尔滨、昆明、海口、西安、重庆机票预订量较高。2月11日(大年初二)出行的预订量较高,接近节前高峰。
为迎接八方来客,全国各地景区相继送出“大礼包”。甘肃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遗址、敦煌雅丹世界地质公园免费向游客开放;广西多个景区宣布对东北三省游客实行门票优惠活动;四川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国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行“门票买一送一”。
2月1日,游客在湖南省凤凰磁浮观光快线凤凰揽胜站外的观光步道游览。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2024年春节前夕,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农历新年被赋予更多世界性,也带动全球旅游消费进入旺季。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有4.24亿人次出入境,同比上升266.5%。2月9日起,我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随着免签国家增加、国际航班恢复,中国游客的出境游热情高涨。在去哪儿平台上,泰国、日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中国澳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是热门目的地。
“我姓瑞,欢迎哈尔滨来与我相会。”瑞士国家旅游局局长用中文喊话哈尔滨。在这个春节,北欧四国仿佛与东北三省形成情感的共鸣。在去哪儿平台上,与“十一”假期相比,挪威、芬兰、丹麦、冰岛机票预订排名均上升了10名以上。此外,卡塔尔旅游局邀请中国游客看熊猫,吉隆坡“唐人街”安排舞狮舞龙,期待春节与中国游客相逢。
【出行】新能源车自驾成风尚
今年春运,客运量同比有较大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春运首周,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3亿人次。
火车票太抢手,不少人选择自驾回乡。
包头距天津大约800公里,过去10多年,杨顺利都是从包头开燃油车回天津过年。不久前,杨顺利才知道,沿线大一些的高速服务区大都可以充电,老家天津宁河区实现了公用充电站乡镇全覆盖。这让他有了开新能源车回家过年的想法。
日前,记者在天津周边农村走访发现,农村充电基础设施越来越常见。以宁河区为例,国网天津宁河公司累计建成公用充电站136座,形成了一张城市、道路、村镇全覆盖的充电服务网络。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张星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6328个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施,占服务区总数的95%,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等15个省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全部具备充电能力。
1月2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拍摄的椰速充海口文体公园全液冷超充站。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河北邯郸一名村民对记者说,以前新能源车“下不了乡”,现在充电问题解决了,“不仅能开新能源车返乡,春节期间还能开着去拜年、走亲戚”。
【餐饮】年夜饭也可“预制” 老字号推陈出新
美食是中国人过年的重头戏。餐饮行业推陈出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当餐厅里的年夜饭一桌难求,预制菜开始批量登上中国家庭的团圆饭桌。在线上平台,与年夜饭有关的预制菜产品纷纷开展年货节等促销活动,预制菜年货礼盒上写着“加热即食”“速食料理”等关键词,均在各自旗舰店进入热销榜。10道菜的全家福礼盒,贴出了500元以内的亲民价格。购买者纷纷给出好评,称“发货挺快,很适合假日囤一些,很方便”。
一盘盘大餐端上桌,人们不仅要吃出香味儿,更要吃出文化味儿。一些老字号匠心独运,结合当下的饮食趋势和审美需求,融入新的烹饪技术与食材,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文化体验。
上海的“中华老字号”绿波廊研发了“画龙点睛玉龙糕”,以熟咸蛋黄、肉松为馅,外面点缀以自制的玫瑰酱,为玉龙“点睛”。拥有百年历史的南翔馒头店推出了青梅酒熟醉蟹黄小笼和蟹膏鲜肉小笼。“这些美食属于非遗制作技艺,大家不只是吃美食,更是品味中国文化。”南翔馒头店厨师长游玉敏说。
2月3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工人在糕点包装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春节期间,年轻一代面对频繁聚餐,更愿意赴一场养生饭局。
“90后”青年张粤华在北京延庆经营着一家温泉民宿,房间内可以泡温泉、吃饭。节前,民宿15间房子已经全部被预订一空,消费者几乎都是年轻人。
【电影】“喜剧+”唱主角 票房表现受关注
截至目前,已有《热辣滚烫》《红毯先生》《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飞驰人生2》《我们一起摇太阳》《八戒之天蓬下界》等电影定档2024年春节档。
2023年春节档68.85亿元的总票房,位列历年春节档第二,让在疫情防控期间沉寂了的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全面复苏。2024年元旦档票房刷新了中国影视票房纪录,春节档作为重点档期奠定全年发展基调,上映表现势必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影视行业出品人陈伟忠说,春节档这几部影片涵盖多种类型,“喜剧+”色彩明显,包括现实喜剧、讽刺喜剧,有关注小人物命运、呼应现实问题的剧情片,也有自带粉丝的IP电影,还有主打合家欢的动画作品,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口味。
“春节档影片竞争会很激烈,但毫无疑问的是,只有创作更接地气,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作品才会赢得口碑和票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