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他的墓碑前
摆放着一束鲜花和几份小礼物
阳光穿过思念
洒向白色的墓碑
红色五角星显得格外醒目
……
70多年了
这是第一次
有人为这个“23”岁的年轻人扫墓
墓碑下的安葬者
名叫崔海治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7年1月
在汾孝战役中负重伤
在医院救治无果
牺牲时年仅23岁
2023年清明节
包括崔海治在内的
49具无名烈士遗骸被重新安葬
山西吕梁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
成为了英烈们的长眠之地
其中,编号为“M19”的烈士
终于“找到”了亲人
并确认了身份信息
墓碑上的“M19”变成了
眼前的“崔海治烈士”
从“M19”到“崔海治”
背后是一个悲伤又温暖的故事
2023年9月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文少卿课题组
开启了一场寻亲计划
通过DNA鉴定、颅面复原等手段
复原了40余名山西吕梁
无名烈士的容颜
崔海治便是其中之一
寻亲之旅是对先烈的告慰
也是对后人的精神洗礼
整理烈士遗骸时
不少学生难掩悲痛的泪水
“老师,你看这位烈士的
骨骺线都没愈合
他还不到16岁啊……”
文少卿团队在吕梁南村墓地进行遗骸发掘工作。
看到这样的场景
文少卿心里就像被扎了根刺
今年清明节前夕
文少卿带领团队
再次来到山西吕梁
他们想看看崔海治
和那些至今依然“没有名字”的英雄们
“今天的我能站在这里
是因为眼前的先烈”
“战士们或许没想过将来有一天
另一些人会站在
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定的世界
为了给他们一个名字
找到他们的‘家’
而付出努力”
在文少卿带来的一本留言册上
密密麻麻地记录着
大家对烈士的敬意与哀思
泪水,又一次划过脸颊
在编号为“391”的烈士墓前
一名女老师轻轻放下了
专门为他准备的音乐盒
“他在十四五岁的年龄
耳朵里听到的都是枪炮声
他还是一个孩子啊
我想让他听一段音乐”
女老师将音乐盒拧动
随行的师生一同轻声唱着
肃穆的烈士陵园里
飘荡着浪漫的思念
……
芳草萋萋,思念满园
如今,烈士陵园内
还有很多烈士的名字
仅仅是个编号
文少卿希望
有更多寻亲的
烈士亲属来联系他们
帮助更多的烈士“回家”
离开前
师生们向烈士鞠躬告别
“希望下次见面
墓碑上能看见你们的‘名字’”
这是文少卿的愿望
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
英魂长存,家国永念
记者:吴振东、郭敬丹、丁汀
新华社上海分社“凡人研究所”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