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初心”“仁心”——透视文旅热下的红色博物馆-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18 15:45:12
来源:新华网

“匠心”“初心”“仁心”——透视文旅热下的红色博物馆

字体:

  新华社长春5月18日电(记者赵丹丹、王帆、魏蒙)红色博物馆,既是“红色遗产”,也是“精神地标”。随着全国兴起文旅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博物馆逐渐受到青睐。人们在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中感悟历史,汲取力量。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位于吉林长春的三家红色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讲述它们的“心”故事。

匠心:做经得起“考验”的博物馆

  走进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黑色的大理石墙壁上,以白山黑水间的抗联战士影雕为底,红色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七个大字异常醒目。游客们在此打卡拍照,铭记历史。

  “感觉特别震撼,这里不仅让我对东北抗联的历史有更深了解,而且展陈布置也特别有新意。”来自安徽的游客陈莹说。

  5月17日,游客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里参观。新华社记者 魏蒙 摄

  伪满皇宫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副主任彭超介绍,作为伪满皇宫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东北十四年沦陷史,重点展示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尤其是东北抗联精神的专题类纪念馆。馆内现有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缅怀东北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陈列三大主题展览。

  “为了避免内容和形式的同质化倾向,我们在场馆空间规划、艺术场景设计和展陈事实内容上融合打造,努力为游客提供一种沉浸式体验。”彭超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年来,红色主题博物馆受到更多年轻人关注,逐渐成为其了解革命历史、体验红色文化的重要选择。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也在春节、“五一”等假期节点连续迎来客流高峰。据统计,今年陈列馆整体游客人数同比增长超70%,其中18岁到45岁之间的客群占比增长明显。

  对展馆人来讲,在游客的审视下,展陈内容的史料准确、严谨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协同研究,还通过专题征集、跨国征集等方式收集展品。”彭超说,“在不断完善中,让展馆更精彩。”

  初心:老电影“活”起来“火”起来

  “为满足广大游客参观需求,我们延长了闭馆时间。”长影旧址博物馆馆长叶子龙说。随着旅游旺季到来,位于长春市红旗街的长影旧址博物馆持续迎来客流高峰。

  4月16日,游客在长影旧址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赵丹丹 摄

  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大门,“新中国电影的摇篮”8个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眼帘。新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电影道具、手稿,电影创作现场、拍摄场景一一展陈……长影自成立以来,拍摄生产故事电影1000多部,译制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种语言的院线电影3000多部。博物馆里展出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

  “砰!砰!”两声枪响出现在长影旧址博物馆展区内,两个身穿道具服装的角色展开“较量”……“这不是《保密局的枪声》中的情节吗?”一位游客兴奋地说。

  为了让老电影“活”起来,博物馆“动”起来,“长影NPC”沉浸式博物馆游览创新推出,让参观者可以与角色互动。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在我国现存最早、保留最完整的特效摄影棚——长影第三摄影棚内,舞台剧《长歌影魂》激情上演,再现了长影老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经典片段,令在场观众动容。时光回到60多年前,正是在这个摄影棚内,《英雄儿女》的特效镜头拍摄完成。

  “展现电影历史、传承电影文明,让涤荡心灵的老电影再放异彩,是长影人的不变的初心。”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严说。

  仁心:白求恩精神代代相传

  “85年前,《纪念白求恩》中这样写道: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地处吉林省长春市、位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10号楼的这座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不同的参观者。这座4层的博物馆,主体陈列内容主要展陈在开放的走廊过道上,医生、护士、患者、家属时常驻足。

  图为白求恩医学人文博物馆。新华社发

  这座博物馆展陈了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也展陈了白求恩事业传承、白求恩传人典范等内容。博物馆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自2019年建立至今常年对社会免费开放,目前接待参观者已超过10万人次,被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评为“全国弘扬白求恩精神先进单位”。

  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柯俨再一次走进白求恩医学人文博物馆。“这是一座特别的博物馆!是对医学生最好的精神洗礼。”

  “学习白求恩,纪念白求恩,传扬白求恩精神,永不过时。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造了这座博物馆,以表达我们对白求恩的崇高敬意和精神传承。”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崔树森说。

【纠错】 【责任编辑: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