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新征程上需要更多新时代的钱学森、郭永怀-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5/31 18:25:50
来源:新华网

记者手记:新征程上需要更多新时代的钱学森、郭永怀

字体: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题:记者手记:新征程上需要更多新时代的钱学森、郭永怀

  新华社记者胡喆

  北京北四环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办公楼3楼,两间特别的办公室至今仍以两位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钱学森、郭永怀生前曾在此工作。

  确定力学研究所研究方向、部署和开展两弹研制预研任务……办公室依旧保留着当年简单朴素的陈设,仿佛能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很难想象钱学森、郭永怀就是在这里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奇迹,使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用科技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办公楼后的力学科普展馆里,一场穿越时空的科学对话在此呈现——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行。

  钱学森、郭永怀科研手稿、工作笔记等珍贵资料开放展示,透光铜镜、流线演示等科普实验现场上演……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力学研究所用一批专业科普活动生动展现了力学发展中的实践探索、经典原理和典型应用,把科学梦的种子深深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激励青少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使命。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无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钱学森、郭永怀。这不仅仅是指需要更多科学家投身科研,更意味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一颗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心。

  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最重要的是深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钱学森曾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当年,他冲破千难万险,只为回到祖国怀抱,建设自己的国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铭记这颗爱国之心、传承这份报国之志。

  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不仅是在北京,在全国各地的科技馆、研究所、实验室,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志愿加入“科普大军”,践行“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主题,联手奉献一场“科普盛宴”,让创新之花在神州大地开遍。

  先生虽已远去,精神始终屹立。新征程上需要更多新时代的钱学森、郭永怀,也必将涌现出更多新时代的钱学森、郭永怀。一个崇尚科学、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国度,必定会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