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丨来长江源头,看斑头雁的“六一宝宝”-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02 08:11:15
来源:新华社

百闻不如一见丨来长江源头,看斑头雁的“六一宝宝”

字体:

通体灰褐色,头颈侧白色

头顶有两道黑色带斑

脚和趾为橙黄色

……

“貌不惊人”的斑头雁

能飞过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

 

眼下,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头

迎来气候温润的夏季

6月1日儿童节

在这片生机盎然的自然乐园里

斑头雁宝宝破壳而出,迎来新生

斑头雁的童年乐园

依偎在雪山怀抱中的班德湖

海拔为4576米

毗邻长江正源沱沱河

这里水草丰美、人迹罕至

是斑头雁繁衍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斑头雁往往成对出现

雌性斑头雁整天窝在蛋上

偶尔起身翻翻蛋,均匀热量

雄性斑头雁守护在雌性斑头雁身边

常常是单腿站着打盹

睡觉时还会睁着一只眼

近日,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的工作人员

密切观测,加强巡护

防止抓鸟、捡鸟蛋等违法行为发生

保护站站长张锡荣说

“班德湖中的两个泥质小岛

是斑头雁产仔的主要地点

每天7:45到21:30

我们密切观测着摄像头”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连新明说

“刚出生的斑头雁通常是黄绿色的

像一个小绒球,可爱极了”

慢慢地,小斑头雁会长出灰色的羽毛

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就能飞行

直到第二年,头上长出标志性的两道杠

改写人与斑头雁的故事

时间回溯至2011年

一位藏族老人曾向保护站建设发起人、

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负责人杨欣发问

“你们保护大雁么?”

“每年很多大雁蛋被捡走,你们管不管?”

老人所说的“大雁”正是斑头雁

作为帐篷保护站的第一批志愿者

唐古拉山镇牧民吐旦旦巴

见证了班德湖的生态变迁

据他和杨欣等人回忆

曾经,为了捡到更多鸟蛋

一些人甚至夜宿湖边,一早就上岛

每年沱沱河边被捡走的斑头雁蛋逾2000枚

人们为了更好保护斑头雁

将帐篷保护站更换为专业的集装箱保护站

在斑头雁孵化的小岛上架设多个摄像头

随着保护措施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

捡拾鸟蛋的人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牧民加入到保护队伍中

班德湖斑头雁种群数量

已经从2012年的1170只

恢复增长至2023年的7072只

斑头雁的飞行传奇

斑头雁越冬地主要分布在

中国云贵高原、雅鲁藏布江河谷、

拉萨河谷以及南亚次大陆

在中国的繁殖地分布在

青海、西藏、新疆等青藏高原高海拔的湖泊

科学家研究发现

斑头雁的全球迁徙路线可以分为7条

一条连接印度南部和青藏高原湖泊的线路

因为需要越过喜马拉雅山脉

最受人们关注

几乎每年,都有斑头雁

凭借羽翼丈量珠穆朗玛峰

有时翱翔在海拔高达9000米的高空

有时飞行高度离地面不足600米

最低距离地面只有62米

 

这是属于斑头雁的中国传奇

——像坐过山车一样,飞越喜马拉雅

越过最高峰

掠过青草地

在中国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中

奔赴一个个熟悉而宜居的乐园

 

监制:卫铁民 、江毅

策划/制作:谈昦玄、汪伟、王金金

记者:王金金、张龙、李占轶、曹昌浩

编辑:吴凯翔、常慧媛

logo设计:谢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员)

新华社对外部、青海分社联合出品

 

学术指导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

特别鸣谢

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政府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