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田野 研究中国实际 发展中国理论——来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的声音-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6/03 18:33:35
来源:新华网

立足中国田野 研究中国实际 发展中国理论——来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的声音

字体: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题:立足中国田野 研究中国实际 发展中国理论——来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2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共同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很有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文堂认为,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化发展道路上避不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论述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思想指导,充分展现了自信自立、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化生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认为,只有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实践,才能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共同塑造了其整体特征,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常委李国强认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内在要求、必由之路,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意味着社会的全方位变化,也意味着人的思想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文明大融合,其规模之巨大、内容之深刻是前所未有的。

  历经千年、具有独特魅力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典范。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表示,敦煌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要不断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敦煌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学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当天举行的5个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讨论。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