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地区打造农业创新发展新优势-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4 15:06:15
来源:新华网

中国中部地区打造农业创新发展新优势

字体:

  6月10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社员在田间起秧苗。新华社发(谢万柏摄)

  新华社郑州6月14日电 麦收时节,河南新乡市新乡县种粮大户马文昌频频收到农业部门发送的信息,内容包括天气情况、土壤墒情、最佳收割期等,他实地查看后召集了8台联合收割机,两天内收完了2000亩小麦。

  在马文昌流转的一块麦田里,地头的一根杆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杆上挂载着太阳能电池板、高清摄像头、大气传感器等装置。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智慧合杆”,它的下面还埋着土壤传感器,这些仪器将各种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输到“中原农谷数智大脑”,它再通过各种数据大模型的计算,将气象、土壤墒情和肥力情况、苗情等信息发送给农民,为他们开展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中原农谷数智大脑”为“中原农谷”提供算力支撑,它目前拥有天气、土壤、肥力、植物蒸腾等四个数据大模型,已收集数据2亿条,数据来源于新乡市的20多根“智慧合杆”、10多个监测站以及卫星遥感数据。

  5月31日,科研人员在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这是一个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来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创新之举,但是农业不同于工业,它很多东西都不是标准化的,所以我们的四个大模型还在训练当中,可能需要多年的数据积累才能摸清规律。到6月底我们的‘智慧合杆’数量将达到200个,以后还会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数据会注入到大模型当中。”“中原农谷数智大脑”项目经理尹玥说。

  “中原农谷”是位于中国中部的农业大省河南倾力打造的农业科创平台,以育种为核心,兼顾智慧农业发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原农谷”主要在新乡市,规划面积1612平方公里,现已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3家、种企74家,122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中国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大省,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小麦;湖南的水稻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每年稳定在5900万亩至6000万亩之间。

  近年来,中部地区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打造“中原农谷”、种业“硅谷”、有机旱作农业区等农业创新示范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6月11日,湖南省常宁市兰江乡农民在插秧(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秀鱼春 摄)

  湖南的水稻育种走在全国前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中国水稻育种作出了卓越贡献。现在,凭借着多位农业院士、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科创平台、隆平高科等一批规模种业企业以及丰富的种质资源,湖南正全力打造种业“硅谷”。

  “在袁隆平院士的育种路线指导下,我们的超级杂交稻近年来取得了突破。在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目标之后,袁隆平院士提出了每公顷17吨和每公顷18吨的目标。”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徐秋生说,两个目标分别在2017年和2023年实现。

  此外,该中心在超级稻超高产制种方面也取得突破,2022年,该中心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里心镇取得了制种产量每亩459.07公斤的成绩。此前,全国的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只有每亩150公斤左右,这次的产量相当于过去的3倍。

  “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种子,而且能够大幅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降幅在30%左右是没问题的。”徐秋生说。

  在山地丘陵占总面积80%的山西,有机旱作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许多“望天收”的旱作农业区的产量,还节省了农机作业成本。

  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鲍店镇鲍店东街村,虽然较去年同期降水量偏少,但地里的玉米苗已经有五六十公分高,种粮大户王建堂正在地里进行中耕作业。从去年开始,王建堂开始使用有机旱作技术。

  他告诉记者,按照今年的降水量,往常这片地此时的苗情不会这么好,甚至有的苗出不来。但经过去年的实践,他对今年使用了有机旱作新技术的地块的苗情充满信心。

  “去年使用了新技术,叠加雨水好,粮食亩产增加了100多斤。”王建堂说,由于播种等环节实现多步骤合一,减少了3次农机的使用,每亩成本减少100元以上,种粮的效益进一步提高。

  2023年,长子县推广“一免五增”(免耕、增墒、增养分、增密、增绿、增粒重系列技术)有机旱作技术8071亩,每亩平均增产51.6公斤。

  当地农业干部表示,这一技术对存在水土流失风险、降水利用难度大的雨养旱作农业区有积极意义,不仅解决了春季干旱少雨无法如期播种或播种后出苗困难的“老大难”问题,还集成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保障粮食稳产的同时,对土地起到了保护作用。

  “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为中部地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培育了新优势,对中国农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记者:刘金辉、周勉、许雄、叶挺)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