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种”在沙漠里的青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6 12:53:57
来源:新华社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种”在沙漠里的青春

字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几乎每年都会有新华社记者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采访治沙造林工作。今年春天,我和同事再次来到这里,对比老记者们拍摄的照片,发现这个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地方发生了巨变。

  这是古浪县黄花乡麻黄台村,连绵起伏的沙丘已经和一处民居的后墙持平(2002年3月21日发)。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20多年前,新华社记者在甘肃省古浪县拍摄了一张照片,记录着这里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照片中的沙丘,已和一处民居后墙持平。

  记者当时写道:“在河西走廊绵延1000多公里的风沙线上,望不到边的弃耕地泛着白花花的盐碱,成片的灌木枯萎死亡,狂风掠过干枯的沙枣树梢,发出凄厉的啸声。”

  然而,今年4月初,我在八步沙看到的已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浇灌植被(2024年4月10日)。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我想,如果你是春风,吹过八步沙,定要改变性子适应新环境,不再卷起沙尘,而是融入嫩芽的清香,放慢脚步细嗅花朵,以轻柔和清新的姿态徜徉春天。

  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右)协调林场职工浇水(2024年4月10日)。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遇到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的时候,他正在蓄水池前给洒水车装水。今年,郭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我问他有何感想时,他说:“这是对青年人扎根沙漠干事业最好的鼓励。古浪县的沙区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我们要将林场管护好,将治沙脚步走得更远。”

  郭玺与爷爷辈、父辈们一样,都把青春“种”在沙漠,只为“结”出绿色家园。

  20世纪90年代初,石满(左)、贺发林(右)等6位老人在八步沙治沙造林(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生才 摄

  八步沙曾处在黄沙肆虐的风暴眼。何以为家?八步沙三代治沙群体用他们的奋斗故事告诉我们,这里,家园不能离弃。八步沙人犹如在沙海中驶着的一艘小小木船,靠着一股子改造家园的决心和韧劲悠悠远行。

  六老汉之一张润元(中)与晚辈一起上山劳动。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2002年3月21日发)

  1981年,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这“六老汉”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八步沙林场,节衣缩食,凑钱买树苗,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就开始防沙治沙。他们约定,不管多难,六家人的后代里必须有一个人接力治沙。

  郭万刚在八步沙林场修剪林木(2013年9月30日)。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20世纪90年代,郭朝明的儿子郭万刚作为第二代治沙人代表接力治沙,以工程治沙方式承包铁路、公路等生态治理工程,不仅拓宽治沙面积,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古浪县北部沙区旱麻岗治沙点,卡车转运压沙用的稻草(2020年3月6日)。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如今,以郭玺为代表的第三代治沙人采用机械治沙等方式,提高治沙效率。郭玺的治沙工具更新为大型洒水车、大型抱草机等,他还利用社交媒体发布短视频,让天南海北的人了解八步沙的故事。

  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右)和林场职工一起浇水(2024年4月11日)。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春天正是给树苗浇水的时候,郭玺一天至少要开着洒水车跑七八趟,把已经成活的树浇个遍。“与沙漠打交道,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每次见到郭玺,他总是在麻利地挖坑、种树,黑黝黝的脸上充满笑容,沙漠干旱贫瘠的环境似乎从不影响他的积极乐观。

  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郭万刚(左一)和郭玺(右二)在沙漠里种植花棒时,一只被当地人称为“沙娃娃”的蜥蜴在一旁(2024年4月10日)。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说起八步沙的故事,郭玺滔滔不绝。他熟记八步沙人的“斗”沙故事,对沙漠里容易成活的植物如数家珍,还掏出手机给我展示沙漠里近些年出现的野生动物。能看出来,郭玺对沙漠里的一切充满感情,家园的生态环境日益变好,郭玺十分自豪。

  上图是上世纪90年代群众在古浪县八步沙沙漠植树治沙的情景(资料照片),下图是2008年10月15日拍摄的八步沙。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三代人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40多年来,八步沙三代人累计完成治沙造林约30万亩,让古浪县风沙线整体后退了30多公里。郭玺认为,用干劲、韧劲、闯劲改变家园,沙漠也可以拥有绿洲。

  八步沙三代治沙人在八步沙林场合影(2023年5月6日)。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透过一批又一批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六老汉”的故事,也不仅是六个家庭的奋斗,更不仅是三代人的梦想,而是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显然,这是人类探寻生存之路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敬礼。

 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察看树木生长情况(2024年4月10日)。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郭玺在用草方格压沙(2024年4月10日)。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2024年4月29日,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暨百场宣讲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管护员郭玺被授予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共青团甘肃省委供图)

  青年人,如何绽放自己的青春?来八步沙,这里的绿洲会告诉你答案。把青春“种”在沙漠,让坚韧的根须向着大地伸展,自会生出繁花。

  那些追寻理想的日子叫青春,那些不负青春的生命叫青年!

  记者:马希平

  编辑:郝建伟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