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为啥被誉为“光学的摇篮”?-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8 19:59:13
来源:新华网

长春为啥被誉为“光学的摇篮”?

字体:

  新华社长春6月18日电(记者孟含琪、唐成卓)这几天,在长春的街头巷尾,人们的交谈中常出现“光”“光电”等关键词。

  原来,长春将迎来一场国际性的展会。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于18日开幕。

  提起长春,大家更多的印象是“汽车城”“电影城”“雕塑城”。其实,长春还被称为新中国“光学的摇篮”。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中国光学事业发展史上许多个“第一”在这里诞生,许多艰苦奋斗故事在这里书写。

  时间轮盘拨回到1952年,建国初期,百业待兴,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在长春成立,王大珩等科学家受命前往长春。

  当时,我国在光学仪器制造领域几乎一片空白,从国外购进一吨重的光学仪器,价格约等同于一吨黄金,还不一定买得到。

  白手起家,王大珩与工人们一起整理土地,建起玻璃熔制厂房。累了饿了,坐在地上,吃大葱蘸大酱,嚼高粱米饭。

  仪器馆建成后,首先在光学玻璃熔制上实现了技术突破。王大珩等人不分日夜地搭炉子、试工艺,1953年,我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熔制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建设,也为中国光学仪器制造业打下基础。

  王大珩院士工作照。(资料图)

  1958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的仪器馆和始建于1953年的机电研究所)广大科技人员群策群力,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高温金相显微镜、多倍投影仪等八种有代表性的精密仪器(统称“八大件”)及一系列新品种光学玻璃,奠定了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基础。

  这张拼版资料照片显示的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高精光学仪器“八大件”:上排左起为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第一台多倍投影仪、第一台万能工具显微镜;下排左起为第一台光电测距仪、第一台晶体谱仪、第一台大型水晶摄谱仪、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资料图)

  除了各种硬核设备外,新中国“光学的摇篮”还为祖国各地培养了众多人才。

  长春光机所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先后组建和援建了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成都光电所、安徽光机所等多家同领域的科研机构以及长春光机学院、上海光学仪器厂等大专院校和工厂企业,为其输送各类专业人才数千人……“光”的种子撒向全国各地,四处闪耀。

 王大珩(左)与蒋筑英进行学术交流工作(资料图)。

  从长春走出的技术人才,引领了多地光学事业的发展,而经历几代人的奋斗,长春的光电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优势产业,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提供基石。

  2003年,长春光机所研究员王家骐(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研制的米级分辨率航天相机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填补了我国缺少高分辨率航天相机的空白。

  2018年,时任长春光机所副所长张学军(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成功造出四米碳化硅反射镜,打破了我国只能花高价进口小口径反射镜的困局。

  2021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升空,探测器上搭载的火星高分辨率相机由长春光机所研发。

 王家骐(中)和学生们讨论研究课题(2011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林宏摄)

  长春光机所孵化出的企业也在诸多领域“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当下,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108颗卫星组成“吉林一号”星座,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CMOS图像传感器在工业检测、生命科学、天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挥作用;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可视化单细胞分选仪,能为功能微生物及细胞筛选、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循环肿瘤细胞筛查提供最精密的样本;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因续航时间长、载重能力大、体积小巧、抗低温、抗强风的特性,曾一度火爆出圈……

  光电产业蓬勃,创新浪潮奔涌。一束光,让长春的未来无极限。

【纠错】 【责任编辑: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