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夕阳别样红-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7/12 10:36:3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天山脚下,夕阳别样红

字体:

  七月的新疆正值盛夏,天山南北瓜果飘香,麦浪滚滚,走进边疆小城吉木萨尔县的一座座互助幸福大院,老人们种植的瓜菜,秧苗繁盛,硕果满枝。

  吉木萨尔县位于东天山脚下,古称庭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此设立北庭都护府,庭州由此成为中央政权管理西北、东西方商业贸易繁荣兴盛、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此,孝道文化也在这片土地上绵延千载。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人口流动频繁,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老人养老问题愈发成为当地群众急难愁盼的焦点问题。

  结合本地实际,在福建省厦门市援疆资金支持下,吉木萨尔县创新探索互助养老模式,鼓励有生活自理能力的60岁以上农村老人入住互助幸福大院,既解决了老人们居住分散、孤独终老的难题,也让广大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趣味。

  截至目前,吉木萨尔县已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新建覆盖27个村的农村互助幸福大院12所,总建筑面积28300平方米,床位1100多张,已有64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入住其中乐享晚年。

  民呼政应,老有所依

  夏日艳阳高照,从乌鲁木齐出发沿京新高速一路东行,到吉木萨尔县二工镇中心互助幸福大院时,已是下午四点,互助院里的老人们大多刚午休结束,他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在活动室打牌下棋,或在室外围坐闲聊,或正相约去镇上的街道闲逛。

  在此居住的老人,习惯将这里称为互助院,他们之间以院友相称,老人们有的儿女不在身边,有的习惯了农村环境,有的喜欢独自生活,以前各自在家分散居住时,生活不便、内心孤独、看病就医难等都是不小的挑战。

  “村里的老人面临精神缺‘爱’,心理缺‘疏’,安全缺‘护’,生活缺‘助’的困境。”吉木萨尔县委副书记、福建援疆厦门分指挥部指挥长陈志雄说,早在2014年,为解决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吉木萨尔县部分乡村就开始在村委会、乡镇街道等周边筹建集中养老场所。

  按照就近就便的要求,吉木萨尔县坚持“能进乡镇则进乡镇、能进居民点则进居民点、靠近农村老人聚居村”的原则,最开始的房屋为普通联排平房、四合院等形式,在获得厦门援疆资金支持后,当地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于2021年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二工镇中心互助幸福大院并投入使用,这也是吉木萨尔县成熟互助养老模式的最初探索。

  二工镇互助院院长赵万全告诉记者,互助院建成后拥有100多套房间,但一开始只有60多户老人入住,因为有过多年探索经验,他们深知这一模式对降低农村独居、孤寡老人养老成本,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有很大作用。“每次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我们都会进行宣讲,干部也会走村入户去宣传。”如今,全县12所互助院基本处于满员状态,还有很多提交了申请的老人在排队等待入住。

  今年84岁的黄国珍老人是二工镇互助院的第一批住户,她家所在的六户地村也是互助院所在地。尽管已经四世同堂,但老人过惯了村里的生活,不愿进城居住,互助院落成后,黄国珍便下定决心搬进去。

  “只要交3000元钱押金,就能和同龄的姐妹们当邻居。”黄国珍说自己是村里的老党员,儿女都有工作,她既不想让他们担心,又不愿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听了互助院的政策宣传后,她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很多老人还存在观望心态,自己不妨带头入住。

  为更好满足老人们的养老需求,在一开始只提供生活设施的基础上,吉木萨尔县的互助幸福大院不断探索迭代升级。目前已建成使用的12所互助院都按照小户型、大集中、设菜地、全封闭模式,配套建设图书室、培训室、棋牌室、排练室、康复室等设施。

  “有的老人喜欢种菜,我们就给每户分了50平方米的菜地。”二工镇互助院副院长马炜说,有时候夏天种的菜太多吃不完,老人们还会拿到街上去卖。考虑到老人的生活、医疗需求,互助院大多建在乡镇街道、乡村卫生院周边,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应有尽有,交通也十分便利。

  在管理方式上,互助院大多以自治为主,多数互助院院长是从院内老人中选举出的热心人。“能够这样安心养老,以前想都没想过。”三台镇羊圈台子村互助幸福大院院长范仁山感慨地说。见到范仁山时,他刚骑着三轮车从乡镇街道药店给其他老人买药回来,这样的跑腿活儿范仁山每天得跑好三四个来回,还有接水管、通马桶、接电线之类的杂活,他一样不少揽。

  得益于“老人的事情由老人来管理”的自治原则,互助院的运行成本并不算高,在此基础上,吉木萨尔县采取“政府补助、爱心人士捐助、联点单位帮助”的“三助”形式保障农村互助幸福院平稳运行。2023年县财政预算42万元,争取上级福彩资金220万元,用于互助院日常基础设施维护和公共部分费用,实现了互助院运行运转的良性循环。

  此外,吉木萨尔县还出台了《吉木萨尔县农村幸福大院管理办法》,明确乡镇、民政、文旅、卫健等相关部门职责。优先保障鳏寡孤独、低保、建档立卡户老人,优先照顾各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确保存在特殊困难的老人入住到本村的互助幸福大院。

  目前,凡是吉木萨尔县户籍的60岁以上农村老人都有资格申请入住互助幸福大院,浇地种菜、冬季采暖是老人们自行负担的最大支出,平均一个老人每年需要1000元左右。互助院的日常运行、公共部分的维护则由当地民政部门根据互助院的覆盖范围,按每村2万元标准划拨。

  如今,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已被纳入吉木萨尔县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中,在乡镇镇区规划中已预留幸福大院建设用地。互助院建设标准也从过去的普通联排平房、四合院形式,升级到二层联体别墅式大院,这一举措可以有效利用乡镇和居民点上下水、集中供暖等基础设施条件,毗邻乡镇医院和卫生所,还可满足老人日常生活购物的需要,既增加了乡镇人气,也有利于开展敬老爱老服务活动。

  陪伴互助,老有所养

  互帮互助是互助院的最大特色,互相陪伴是互助院的最大意义。

  走进吉木萨尔县各个互助幸福大院,除了绿油油的菜地,更引人注目的是联排的黄色小楼、一幢幢红瓦黄墙的平房。一户一房比邻而居的安排最大程度满足了老人们的生活所需,也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这样紧凑的居住格局让许多原本并不认识的老人成为最亲近的邻居、朋友。”吉木萨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兆春说。

  今年是黄国珍入住互助院的第四年,也是她和许多朋友认识的第四年,热心的黄国珍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周围的邻居起床了没。“有时候有人感冒生病了不想出来,或者有其他别的事,我就给他做点饭端过去。”黄国珍说,搬到互助院后,他们互相陪伴,互相帮助,原来没见过面的老人成了要好的朋友,大家的精神头也一天比一天高。

  像学生宿舍一样,二工镇互助院的老人房间有着各自的编号,住在214的李玉梅是院里年纪最大的老奶奶,今年已经97岁高龄。有一年冬天老人从活动室回房间时,不慎跌倒骨折,及时送医做完手术后老人坚持回到互助院休养。

  “也是住得有感情了,我还是想和老姐妹们住一起。”李玉梅回忆,那时她行动不便,每天吃饭都是周围邻居做好后给她送到床头,黄国珍送得最为频繁,这也让她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后来只要她家人送东西来,总是要硬塞给我,不要都不行。”黄国珍笑着说。

  你送我刚刚出锅的饺子,我送你冒着热气的花馍;今天端过去一碗白粥,明天回几根刚摘的茄子;楼上感冒了帮忙代买药品,楼下缺东西顺便给捎带回来……集中养老、比邻而居,许多细微却又充满人情味的点滴小事在互助院成了日常,“远亲不如近邻”是这里老人们的口头禅,大家从不同的村子汇聚而来,用报团取暖、互帮互助、互相陪伴来对抗岁月流逝。

  除了互帮互助,因为各自生活尚能自理,又是朝夕相伴,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获得了更多关注。一方面,互助院的院长等院委会成员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巡查房间,看老人是否起床活动,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周围邻居一墙之隔,老人们有任何异常状况,都能第一时间被发现。

  赵万全清楚记得,今年1月份一天深夜,他突然接到了邢元芝老人的电话,电话那头84岁的老人已经痛苦难耐。“她说她疼得在床上打滚,我第一时间联系老人的儿子和县医院。”赵万全说,送到医院后,老人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由于送医及时所幸没有酿成严重后果。

  2022年冬天的一天,黄国珍早起锻炼后,照例侍弄了一会儿养在走廊里的几盆花,接着她像往常一样去敲周边邻居的门,透过门上的窗户,她看见86岁的徐品芳正在地上昏睡。“门没锁,我赶紧进去叫她。”黄国珍说,后来她才知道徐品芳是感冒后起夜,上完厕所虚脱无力上不去床才睡在了地上。接下来几天,黄国珍承包了徐品芳的一日三餐,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很快康复如初。

  因为有了陪伴互助,很多老人年龄越大反而精神头儿越足,身体更加硬朗。89岁的何金芳几年前报名入住互助院时,曾因为拄拐行动不便而一度被认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几经努力住进来后,何金芳跟着几位爱锻炼的老人天天运动。

  “夏天我们就在外面走路,冬天我也起得早,要么在自己房间里拍腿,要么就在室内走廊里走路。”刚从扭腰器上下来的何金芳思路清晰,声音洪亮,经过几年锻炼,何金芳渐渐不用拄拐也能走路了,她从拄拐入院到通过积极运动放下拐杖,成为二工镇互助院的一段佳话。

  过去,漫长严寒的北疆冬天是许多老人最难熬的季节,对于农村独居老人而言,用煤炭生火取暖是唯一选项,但年纪越大越要面临体力不支、燃煤风险升高、取暖效率低下等问题。老人们集中居住养老不仅在医疗、生活便利方面得到更好保障,集中供暖也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暖心举措。

  72岁的汪翠英老人对这一点感触颇深,“以前冬天在家提炭、上厕所都不方便,所以当时一听说有互助院这种养老模式,我想都没想就来了。”汪翠英说在互助院每年暖气费是600多元,要比自己在家烧煤取暖便宜不少,房子也更加温暖、干净。

  此外,吉木萨尔县农村互助幸福大院采取“同住不同吃”模式,每户老人都有自己的独立卧室、客厅,并给他们配备了厨房,互助院摒弃了以往养老机构吃大锅饭和按时吃饭的不便,住在互助院的老人都能保持自己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吃住更加舒心和自由。而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互助院也在探索开展助餐服务,尝试实行点餐、送餐上门。

  同时,吉木萨尔县结合农村老年人特点在院内配套了菜地,延续了农村老人的故土乡愁和生活习惯,既实现了农村低成本的养老,又使农村老人们在生活质量、精神享受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不少家庭的年轻农村青年也能放心外出务工创业。

  共度夕阳,老有所乐

  “大门口望一望,石头一坐坐一天,电视机看一看,一个频道看到后半夜。”这是许多农村独居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因为居住分散遥远,自身行动不便,他们很少见到同龄人,甚至一整天也没机会跟人说一句话。

  然而,在吉木萨尔县互助幸福大院情况大为不同。步入三台镇羊圈台子村幸福大院,“互助共度夕阳红,幸福不忘共产党”两行大字尤为醒目,“哪还有这么好的日子呢,我们现在是真的幸福。”院长范仁山说到激动处眼眶泛红。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下午天气合适的时候,老人们都要在院里的广场上跳舞。

  集中居住养老后,吉木萨尔县各个互助院都配套了文化娱乐、健身康养等设施,借助广场、活动室、棋牌室等,院委会积极组织老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每个互助院都打造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

  “我们有空就在一起排练唱歌,还经常到其他地方去演出呢。”汪翠英笑着说,她们戏曲歌咏团成员排练、演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如今在周边已经小有名气,不少单位的活动都会来找他们去演出。

  2023年,厦门市援疆干部在实地考察二工镇后,投入近百万元打造了近邻文化长廊、近邻共享空间、近邻影院,进一步丰富了当地互助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把厦门探索成熟的“近邻党建”基层治理工作法引入互助院。“‘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近邻党建’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居民与居民之间近邻互助,居民与组织之间近邻守护、组织与组织之间近邻共建为核心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体系。”陈志雄说。

  吉木萨尔县委书记潘素华说,通过“近邻党建”文化品牌的打造,二工镇互助院老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在二工镇互助院“近邻党建”基层治理工作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吉木萨尔县在全县基层治理工作中全面推广“近邻党建”。“这一工作方法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各色文化娱乐设施极大丰富了互助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积极组织开展棋艺大赛、秧歌比赛、唱红歌比赛等。“我们也去过一些其他地方的养老院、敬老院,从精神面貌上看,吉木萨尔县互助院里的老人脸上的笑容是最多的。”吉木萨尔县财政局副局长、福建援疆厦门分指挥部干部宿然昌说。

  互助院建立之后,吉木萨尔县各项孝亲敬老活动载体更加明确、抓手更加具体。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纷纷积极参与到针对互助院的定期上门服务和集中献爱心等活动当中,爱老敬老成为吉木萨尔县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潘素华介绍,多年来吉木萨尔县组织发动“吉来”社工、“北庭玫瑰·爱心妈妈”、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团队力量,积极开展爱心捐赠、文艺演出、健康义诊、健康知识讲座、卫生清洁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持续提升农村幸福院运行质量,改善入住群众生活品质。

  “针对老人的一些生活需求,赠送米面粮油、进行义务理发等,每逢一些节日我们都会去互助院进行献爱心活动。”“北庭玫瑰·爱心妈妈”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李焱告诉记者,前往周边各个互助院慰问已经是他们的日常安排,老人们对此都非常欢迎。

  “真的特别开心,基本上每半个月就有一些慰问、演出、活动,我们也没想到来这养老能获得这么多关注、关心,现在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争取健康长寿。”黄国珍说,她和邻居朋友们有时还会拼车到周边游玩。“最近我们在规划去周边的奇台县旅游,马上就能成行了。”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每走进一家互助院,老人们都会围拢过来主动攀谈交流,称赞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表达对社会关爱的感激,肯定院委会服务的及时耐心,讲述邻里之间的暖心互动……从60多岁到90多岁,感谢、感恩、满足等是老人们说的最多的词,眼神明亮、笑语盈盈是老人们最常见的神态,采访中遇见的每个老人身上都散发出一股饱满的生命活力,用一位老人的话说,“操劳了一辈子,老了能获得这么多关心呵护,让我们老有所乐,真是没白活。”

  经过近10年探索完善,目前吉木萨尔县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基本实现了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经费、有活动,达到了入住老人心情好、身体好、心理好、团结好和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延年益寿的“四好一提升”效果。

  下一步除了引入“近邻党建”等社区文化品牌,加大互助院“近邻”文化建设外,吉木萨尔县还将根据实际需求,完善规划,借助厦门援疆资金支持,对现有互助院进行提质改造升级,同时扩大互助院规模数量,进一步满足农村老人的集中养老需求。“厦门、吉木萨尔纵有八千里之遥,但是我们两地人民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只要老人们需要,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支持。”陈志雄说。

  集中居住、互助养老成为解决农村分散居住、独居老人养老问题的成功探索,通过建设农村互助幸福大院,吉木萨尔县因地制宜破解农村群众养老需求与城乡养老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满足了老人离家不离村,继续感受家庭亲情、乡情等多重需要。今年1月11日,农业农村部在京发布第五批17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吉木萨尔县“健康+养生”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成功入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广大农村老人安度晚年,享受到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不负过往、开创未来的应有之义。”潘素华说。(记者杨皓 苟立锋)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