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王一伊:无畏前行,只为天下无毒-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05 15:38:59
来源:中国记协

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王一伊:无畏前行,只为天下无毒

字体:

王一伊

  大家好!我是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一伊。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述今年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我曾经报道过的一对英雄父子,以及我在采访中得到的一个答案。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对于毒品始终保持着零容忍的态度。今天我要讲述的这个群体,就是在毒品查缉一线无畏生死、英勇善战的——中国禁毒警察。

  今年6月,我和同事来到云南瑞丽缉毒一线采访。瑞丽地处中缅边境,因毗邻金三角,成为了境外毒品流入境内的咽喉要道,禁毒形势十分严峻。

  没有到过边境一线,很难想象边境禁毒工作的强度和难度。6月12日凌晨,就在我们随警作战的过程中,短短一个小时内我们就两次拍摄下了民警查获毒品的现场画面。当我看到现场抓获的吸毒人员当场开始浑身抽搐,神志不清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毒品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危害。

  采访结束,已是深夜。民警告诉我,在查缉毒品一线,他们见过了太多因吸食毒品而家破人亡的真实案例,所以当有人问为什么中国的禁毒力度这么大时,我想这些惨痛的经历能给我们答案。

  而毒品带给我们更深的疼痛,就是为了查缉毒品,在与毒贩殊死搏斗中,每年都有民警流血、负伤、甚至牺牲。

  就在去年,云南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彭太珍去世,也许大家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或许听过她的丈夫张从顺、儿子张子权,这对先后牺牲在禁毒一线的英雄父子的故事。

  1994年9月1日,时任临沧市镇康县公安局军弄派出所所长的张从顺,与战友办理一起跨国贩毒案。凌晨2时许,当毒贩进入伏击圈时,张从顺和战友猛扑上去,就在他取出手铐铐向毒贩的一刹那,毒犯拉响了手榴弹。“轰”地一声,毒贩当场毙命,5名民警也倒在血泊中。张从顺左小腿肌肉被炸掉,血流如注。县公安局的吉普车开过来了,张从顺说:“不要管我,先送重伤员王世洲!”第二辆吉普车又开过来了,张从顺强忍着剧痛说:“我坚持得住,抢救重伤员杨学华!”伤员都送走了,最后张从顺被村民开着拖拉机送往医院,却因失血过多英勇牺牲。

  那年,他的小儿子张子权才10岁。

  张从顺离开后,留给妻子彭太珍刻骨的创痛和无尽的思念。

  而就在他牺牲后,他的儿子张子权和两个哥哥都义无反顾先后加入了公安队伍,张子权更是追随着父亲的足迹,走上了禁毒一线。

  有人劝张子权:“你父亲为禁毒牺牲了,你就别再干这一行了。”

  张子权回答:“我不想活在父亲的光环下,更不能给父亲丢脸。要是怕死,我就不干这一行了。干禁毒必须义无反顾。”

  如同父亲当年一样,在禁毒一线,张子权常常要卧底侦查,周旋在毒贩的枪口之下。而抓捕毒贩时,张子权也如父亲一样,总是冲锋在前。2020年,就在父亲张从顺牺牲26年后,张子权在跨省侦办专案期间,因劳累过度猝然倒地牺牲,年仅36岁。

  他5岁多的女儿一直以为爸爸在外地出差,还依旧拿着手机给他发语音。

  张子权牺牲后,我采访了他的大哥张子成,我问张子成,经历了父亲牺牲,你们兄弟三人为什么还会选择当警察?他说:“从小受父亲影响,那身警服早早就烙印在我们心中。父亲牺牲后,我们更坚定了当警察的想法,我们要把父亲没有做完的事做下去!”

  一门四警,两代忠烈。

  曾因禁毒民警身份无法露脸的张子权,再见时已是黑白照片。在禁毒一线,还有许许多多如张子权一样只能以“马赛克”示人的禁毒民警,他们生前无名,死后无碑。

  在云南采访禁毒工作的日子里,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边境多缉一克毒,内地少受十分害”。从1982年云南第一支禁毒专业队伍成立以来,40年间,全省共有60名民警因查缉毒品英勇牺牲,300余名民警光荣负伤。

  不止在云南边境,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与贩毒分子搏斗的战场,中国禁毒警察用生命和鲜血铸起一道坚固的堤坝,让无数家庭免受毒品侵害。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缉毒工作既艰苦又充满危险,是什么支持你们不断向前?

  他们回答:“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深夜的边境小城一片寂静。熟睡中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在这平静祥和的夜色中,有一群禁毒民警在彻夜值守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

  向您致敬,中国禁毒警察!

记者王一伊采访公安部定点帮扶黔西南青少年足球队队员

记者王一伊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采访安保人员

记者王一伊在全国两会现场进行报道

  注:以上素材均由中国记协提供

 

【纠错】 【责任编辑:徐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