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丰”景 满载希望迈向农业强国-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21 16:03:33
来源:新华社

又是一年好“丰”景 满载希望迈向农业强国

字体:

  金秋的田野,酝酿着收获的希望。

  在黑龙江垦区,稻菽摇曳、玉黍灌浆;在河北沧州中捷产业园区,沉甸甸的高粱穗随风摇曳;山东枣庄台儿庄区邳庄镇,满眼尽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醉人景象……当秋分时节来临,我们将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18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萱洲镇农民在晾晒稻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曹正平摄)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粮食年产量仅2000多亿斤,1962年稳定在3000亿斤以上。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实施,极大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粮食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

  这是9月19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卡房镇种植示范区拍摄的旱地优质稻。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农稳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13908亿斤,比1949年增加1万多亿斤;粮食单产大幅提升,2023年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比1949年增加321.1公斤/亩。

  9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红山农场麦浪滚滚。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把农村建设得美好,农民群众才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位于马衔山北麓山脚的河湾村,毗邻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高寒阴湿山区。通过农村道路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村民庭院美化,河湾村的村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持续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住房、饮水安全、道路等建设成效明显。十年来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50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

  “我们要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公路运营与客运物流快递融合发展,助力农业产业、文化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把农村公路建设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陕西凤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史韶春说。

  9月19日,诸暨市璜山镇绿康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直播团队直播销售香榧及香榧油、香榧酒、香榧皂等衍生产品。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外出务工、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多年来,各地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眼下,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2万亩猕猴桃迎来丰收季,全面进入采摘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水果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打造集观光旅游、文化展示、产业研学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体,有效拓宽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乡村呈现新气象。

  图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的卧龙古渔村。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大台阶,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大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向农业强国迈进。

  统筹:吴炜玲

  编导:杨慕茜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刘笑冬】